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建寅的军事技术成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徐建寅的军事技术成就

分类:【传统文化】

徐建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技术家和科学家、翻译家,字仲虎,江苏无锡人。徐寿之子。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17岁时随其父参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于同治四年(1865)建成中国第一艘蒸汽船。1867年,调至江南制造局。在局7年,协助其父先后建成“恬吉”和“驭远”号等6艘蒸汽舰船,研制枪炮弹药、硝酸、硫酸和汞爆炸药,与外籍专家合作翻译了《炮与铁甲论》、《格林炮操法》、《造硫强水法》、《汽机必以》等军事与科技书籍(他一生共译书27部)。从同治十三年(1874)至光绪四年(1878),他应请先后前往援建天津和山东机器局,对两厂的建设和军工产品的制造作出了重要贡献。

光绪五年(1879),徐建寅被调任清廷驻德使馆二等参赞,兼赴欧洲考察,先后参观了英、法、德国的许多军事基地、军工厂和学术机构,将所得《伏尔铿厂管理章程》和根据记录整理的《阅克鹿卜厂造炮记》、《水雷外壳造法》文章,及时寄回上海,在《格致汇编》上发表,供国人参考。在参观伏尔铿造船厂时,他代表清廷向该厂订购了“镇远”和“定远”两艘7430多吨的大型军舰。由于他走访了欧洲许多造船厂和派人到厂监造,所以能以较低廉的价格买回质量较高的舰船。在参观克虎伯炮厂时,他认真检查了中国在该厂所购火炮的质量,并记录了该厂造炮的全部工艺过程。在参观海军基地和造船厂时,对舰艇的建造、舰炮的装备、铁甲舰制胜的条件,都作了认真的记载和研究。在参观炮台时,对炮台的形状、构筑方法、台内布局和台周围的设置等问题,都记录无遗,以备回国参用。

光绪十年(1884),徐建寅奉调回国,两年后奉命督办金陵机器局,对局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不论官阶职务高低,一律按工作量评定工资数额,并随时进行考核,据考核结果增减工资和决定去留,于是局中一时大治,炼成了优质钢材和仿制成先进的后装枪。1896年又被派充福建船政局提调,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局极为不安,于是利用公暇博览群书,整理旅欧记录,辑成《兵学新书》16卷,成为我国军事技术家编写的第一部囊括最新军事技术和军事训练内容的兵书,对当时练兵图强、抗御强敌起了重要作用。光绪二十六年五月(1900年6月),徐建寅被张之洞调往汉阳钢药厂,制造黑色火药和试制无烟火药。在初试硝化棉无烟火药成功后,便决定批量生产,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1901年3月31日),他亲率工匠进行制造,不幸因配制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与在场的16名工匠一起惨烈殉国。徐建寅为发展我国近代军事工业奋斗了一生,不愧为一位爱国的军事技术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