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忌杀食旦姆待鸽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忌杀食旦姆待鸽子

分类:【风俗文化】

维吾尔人非常喜爱饲养鸽子,饲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观赏和愉悦,更重要的是为了杀食其肉。处在广大乡村的维吾尔人生活中,鸽肉,尤其是维吾尔称作“巴其喀”的雏鸽肉,不仅是垂手可得的美味佳肴,而且是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滋补营养品,灰鸽子的肉尤佳。

然而,在人们饲养的鸽子中有一种被称做“旦姆待”的鸽子却没有人去伤害它,更没有人有意将它杀掉,破肚拔毛,烧熟咀嚼。维吾尔人饮食生活中有许多禁忌大多源于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但在《古兰经》和《圣训实录》等经典中都没有规定说那一种鸽子“不洁”,禁止食用。但维吾尔人为什么不杀食“旦姆待”鸽子呢?其原因是:

第一,在于它的观赏价值。“旦姆待”鸽子的喙和爪粉红色,翅膀漆黑或酱紫色,其余羽毛洁白如雪;体态也比其他鸽子纤细娇弱,性情温顺,常常婷婷玉立于人前而不惊飞,有的还飞到主人的肩上,任其抚摸,给它梳理羽衣;其鸣叫声一声一声的,不仅清脆响亮,而且那样悠扬悦耳,那样动听摄魂,真是别有一番神韵!

第二,在于它的生物钟作用。“旦姆待”鸽子每天的鸣啭非常有规律,其准确性远远胜于雄鸡的叫鸣(明)。特别是,在每一个东方鱼肚白的清晨,“旦姆待”鸽子总是用自己那优美婉转的歌声把教民们从香甜的酣睡中唤醒,使他们能够从容地起床净身,赶到清真寺跪拜祈祷,及时完成晨礼。对于虔诚的教民来说,这是多么大的功绩啊!谈到“旦姆待”鸽子时,很多人都说:“有旦姆待的家庭里不需要钟表”。

第三,在于它的“警报”作用。“旦姆待”鸽子非常机警,只要在庭院周围有异样的响动,特别是有生人走来,它们立刻会很敏感地呜叫起来,而且鸣叫声比正常情况下急促、响亮。这对于熟悉其声音的主人是一个及时的提醒,或者从思想上做好迎客人的准备,或者到前庭后园里看一看是否有梁上君子光顾。由于“旦姆待”鸽子这种机警地发出警报的特点,给主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感,赢得了主人的珍重和爱惜,并使它们自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亲密的伴侣。

第四,还在于这样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次圣人穆罕默德兵败而逃进一个山洞里藏身避难。追兵赶到洞口,犹疑不决,要不要进洞搜一搜呢?散落在山岩上的群鸽大都说:“应当找一找!应当找一找!”并且先后惊起飞走了。只有“旦姆待”鸽子镇定自如地待在那洞口说:“没有!没有!”(注:在维吾尔语里“应当找一找”与“没有”这两句话的谐音与“旦姆待”和其他鸽子的呜叫声十分相似)使得敌兵信以为真,离开山洞到别处搜去了。圣人因而得救,感恩戴德,把这种“旦姆待”鸽子带回家里饲养,从不杀食。于是信徒仿效,代代相沿成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