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感伤主义文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感伤主义文学分类:【文化精萃】 或称“同情主义”。由英国作家斯特思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而得名。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文学流派,发源地为英国。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社会矛盾更加显著。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深感社会上贫富悬殊,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地位得不到保障,由此产生感伤情绪。感伤主义文学正是这种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这派作家夸大感情的作用,宣扬感情的自然流露,认为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描写人的不幸遭遇,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和共鸣。他们重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特别强调对个性和个人的精神生活的刻画,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以及古典主义的反抗,在当时有一定进步性,对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有很大影响,故称为前浪漫主义。但感伤主义作家放任个人感情,脱离现实,还常常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感伤主义小说多用第一人称,最喜用日记、旅行记、书信体和回忆录等形式。代表作家有英的斯特恩,法国的卢梭、伏尔泰,德国的里希特、海涅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