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成吉思汗――服形剽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成吉思汗――服形剽悍分类:【风俗文化】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他是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毛泽东诗词中“弯弓射大雕”一句形容的就是他的勇猛善战。 在一幅流传下来的画像中,我们可以见到这位帝王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剽悍身形。《冠冕堂皇》一书对此描绘道:“其戴外白内黑的貂皮暖帽,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向左右分开披散。冠下耳后垂鬟。”貂皮暖帽是一种皮冠,亦称“窝尔图”,为新疆、蒙古等地村民常戴的一种暖帽。它用貂皮制成,形状如清代官帽,帽顶缀有红色绒球,帽檐后面开缝,缀四条绸带。徐坷《清稗类钞?服饰》载:“新疆、蒙人之服饰:其貂皮冠谓之窝尔图。” 自注: “式如官帽,顶缀红绒球,后檐开缝,缀绸带四。”《元史?舆服志》载:“服白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暖袍。”看来,画像中的成吉思汗戴的即是白金答子暖帽,那么他的衣服自然也应是银鼠暖袍了。 《中华历代服饰艺术》一书对成吉思汗的发型所有注释: “当时上自成吉思汗,下至国人均剃‘婆焦’,如汉族小孩留三搭头的样子,将头顶正中及后脑头发全部剃去,而在前额正中及两侧留下三搭头发。正中的一搭剪短散垂,两旁的两搭绾成两髻悬于两旁下垂至肩,这就阻挡住向两旁斜视的视线,使人不能狼视,称为 ‘不狼儿’。”这种发型在《蒙鞑?彖》 中也有记载: “上至成吉思汗,下及国人,皆剃婆焦(即跋蕉亦即 《心史》所说 ‘不浪儿’) 如中国小儿留三搭头,在卤门者则稍长则剪之,在两旁者?小角垂于肩上。” 身为元朝开国皇帝的成吉思汗不可能只穿常服,在祭祀或议事之时还是需要穿着冕服。由于成吉思汗身着皇袍的全身画像现今已很难见到,因此考证其具体形制较为困难。但是根据《元史?舆服志》的记载或许我们可以推测其服饰的基本制式。据《元史?舆服志》记载皇帝的冕服为:“衮冕,制以漆纱, 上覆曰, 青表仇里。之四周, 匝以云龙。冠之口围, 萦以珍珠。之前后, 旒各十二,以珍珠为之。之左右,系?纩二,系以玄 , 承以玉?, 纩色黄, 络以珠。冠之周围, 珠云龙网结, 通翠柳调珠。上横天河带一,左右至地。珠钿窠网结,翠柳朱丝组二,属诸笄,为璎珞,以翠柳调珠。簪以玉为之,横贯于冠。衮龙服,制以青罗,饰以生色销金帝星一、日一、月一、升龙四、复身龙四、山三十八、火四十八、华虫四十八、虎沃四十八。裳,制以绯罗,其状如裙,饰以文绣,凡一十六行,每行藻二、粉米一、黼二、黻二。中单,制以白纱,绛缘,黄勒帛副之。蔽膝,制以绯罗,有移。绯绢为里,其形如檐,袍上着之,绣复身龙。玉佩,珩一、琚一、?一、冲牙一、璜二。冲牙以系璜,珩下有银兽面,涂以黄金,双璜夹之。次又有衡,下有冲牙。傍别施双的以鸣,用玉。大带,制以绯白二色罗,合缝为之。玉环绶,制以纳石失。(金锦也)上有三小玉环,下有青丝织网。锣红罗靴,制以红罗为之,高?。履,制以纳石失,有双耳二,带钩,饰以珠。袜,制以红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元代建国之初,皇帝的冕服制式并未有很大改变,而是“庶事草创,冠服车舆,并从旧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