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戚继光抗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戚继光抗倭分类:【传统文化】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年号孟诸,山东东平(今属山东)人。出身将门之家,嘉靖中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时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常有日本封建诸侯串通日本武士、浪人和走私商在此杀人越货,进行走私贸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被称为“倭寇”。戚继光痛恨倭寇,曾慷慨赋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立志保卫海防。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武举,后升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未几调任浙江防倭,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在与倭作战中,他感到明军队衰竭,遂到义乌募兵,组织了一支以农民和矿工为主体的新军,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教以专门对付倭寇的战阵“鸳鸯阵”,又晓以国家民族之大义,使其成为军纪严整、作战勇敢的劲旅,号“戚家军”,成为抗倭主力。使倭寇闻之丧胆,基本荡平东南沿海的倭寇。实现了自己保卫海防的志向,受到人民爱戴。 明代抗击日本海盗事件。元末明初,在日本诸侯支持下,大批日本武士、浪人在我国沿海抢掠烧杀。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浙江都司参戚继光至义乌招募新军16000多人,创造鸳鸯阵法,在大小80余次抗倭战斗中,战无不胜。并联合其他抗倭军民于浙江台州、福建横屿、平海卫等地给倭寇以歼灭性打击。基本荡平了倭寇之患,保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