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华北螳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华北螳螂north China mantids

捕食性柞蚕害虫之一。俗称刀螂,属螳螂目,螳螂科,学名为Paratenodera augustipnnis。在全国各柞蚕区均有发生和为害。山东、辽宁、吉林等地,为害柞蚕的螳螂,除华北螳螂外,主要还有中华螳螂、薄翅螳螂、小螳螂等。
形态 成虫雌虫体长68~73毫米。全身绿色或黄绿色。头部三角形,有一对突出的大复眼,中间有3个单眼。触角丝状较短。前胸背板长而大,中间有一隆起纵线。前翅绿色。腹部膨大。前足为捕捉足。雄虫体长62~68毫米。前翅灰褐色。第9腹节有尾须一对。卵呈淡黄色,弯月形,卵藏在卵鞘内的卵室中。卵鞘为帽形黄褐色,其背面中央有一条宽0.5厘米的鳞状物排列着,卵鞘表面有一层覆被物保护着卵。若虫:形状与成虫相似,体小色淡。具有一对翅芽。行动不如成虫活跃。
习性 华北螳螂在辽宁一年发生1代。以卵鞘在树干上或石块下越冬。6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为若虫,7月下旬若虫发育为成虫。8月上中旬成虫开始交尾。9月中下旬雌虫产卵后逐渐死亡。栖息在树上的成虫,日出前后多在向阳的叶面上活动。中午天气炎热时或雨天,就隐避在树冠里不活动。雌雄虫可多次交配。交配后,选择温暖向阳背风处产卵。产卵时分泌一种粘着物质,将卵壳粘附在树枝干上,一般24小时即完成。雌虫一生只产一个卵鞘,内有卵200~300粒。若虫喜欢在地面的草丛中活动。螳螂为肉食性,食性很广,能捕食多种鳞翅目昆虫的幼虫。螳螂的发生与气象因素关系很大,高温干旱年份发生很多,为害重,多雨年份发生少,为害轻。
为害 螳螂为害秋蚕,其成虫食害1~5龄柞蚕,但1~2龄受害较重。华北螳螂和中华螳螂为害重,一头华北螳螂一次可食1龄柞蚕5~8头,发生多的年份或虫口密度大的地方可导致柞蚕减产。
防治 ❶杀灭卵块,秋末及早春,到蚕场背风向阳的地方在石板下或树干上寻找螳螂卵鞘,收集后可就地烧毁。
❷捕杀成虫,在8月份蚕期,特别是小蚕期捕杀螳螂成虫。在日出或日落后以及雨后天气转晴时,螳螂活动活跃,捕杀效率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