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打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打肉分类:【风俗文化】 苗族民间常把撵山称为“打肉”或者是“撵肉”。撵山多数是在农闲时间,特别是在庄稼趋于成熟的时候,为了保护其免遭野生动物糟踏,这时的撵山活动就较为频繁。撵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众多的人员去撵,另一种是猎人个别单独撵。前者声势浩大,围追堵截,除了人以外,还带有猎犬;后者则单枪匹马,纵深跟踪,甚至餐风露宿,出生入死直到猎获为止。撵山有一种特殊的规矩,在人员众多的情况下,尾追者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而守卡人绝对不允许随意走动,因一走动就会有被误伤的危险。据说,特别得注意守卡人使用的武器,如果是祭过神的,都是百发百中,而在神力之下,守卡人会受迷惑,将对面来人当作动物而发射子弹。若要解除魔法,须将一根茅草通进枪管里再瞄准,是人是兽便一目了然。但一些猎获心切的守卡人往往关键时刻忽略了这一招而误伤了人(因狩猎时林深草密,极易误伤人,便以为是神魔之力作祟)。因此,撵山的人们都明确规定,守卡人与尾追的人都必须各自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发生意外。另外,捕获的动物无论大小,谁打中的,就把头和皮优先让给谁,其余部分让所有参加撵山的人平分,包括猎犬也有份,甚至没有参加撵山的人,凡路过看见都会分得同样的数量,人们把这种习惯称为“见者有份”。猎获物拿回家后,必须先敬“门神”,否则下次再去打猎,不论使用何种破相方法都难以奏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