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搬铺送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搬铺送终分类:【中国民俗】 搬铺在各地民间或称“徙铺”、“出厅”、“入厅堂”等。福建各地民间都很讲究寿终的场所,即古俗所谓的“死于适室”,“寿终正寝”。病人一旦病危无望,家人就要将其从偏房寝室及时地搬铺到正厅,其如民国《南安县志》卷9所谓的“疾笃迁居正寝”。各地民间俗信正厅是房子中最神圣的场所,寿终于此是“死得其所”,死后在阴间才可以与祖宗团聚。若寿终于偏房寝室,死者魂魄会滞留在寝室床架上,不易超度转生。因此不少老人病危时,只要神智清醒,往往会自己要求到厅堂去。 搬铺时,通常由长子抱头,次子抱身,女婿抱脚,小心翼翼地平抬到正厅的铺床上,头部在前,脚部在后,绝对不能相反。没有儿子的,福州一带由女儿抬头,其他亲属帮忙抬至大厅。搬铺时,通常要用雨具遮住头部,而且忌讳碰到门框墙壁。在正厅搭铺安席也有种种规矩。床板一般为三块,取其单数,厦门、泉州等地称为“水床”。床铺不能靠墙,病人仰卧,头部向厅口,脚部向厅后。男性铺位设在正厅左侧,寿终于此称“寿终正寝”。女性在古代不搬铺正寝,近代以来也搬铺正寝,但铺位在正厅右侧,寿终于此仍称“寿终内寝”。旧时一些地方家庭中的填房小妾或其父母尚健在者,按俗不能搬铺于正厅。搬铺习俗至今仍在各地农村流行。 长辈在搬铺临终之前,子孙眷属须日夜守护在前。在外地的子女闻讯后都要尽快赶回为老人送终,以尽为人子之孝,此俗称“奔丧”。凡被搬铺正寝者,自知已不久于人世,神智尚清者,往往要召唤子孙交待后事,分配遗物,俗谓“分手尾”或“分手尾钱”。儿孙们列于老人床前聆听他最后的遗嘱,看着他最后断气,被认为是老人最大的福气。若病危老人是女性,还要及时通知娘家,不然会受埋怨甚至发生纠纷。但也有相反的习俗,如闽西的一些地方在送终时忌子女在场。在永定、上杭等地,与病危者生辰相克的亲属,即使是夫妻关系,也不能近前送终,否则俗信对生者不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