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放湖鸭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放湖鸭

分类:【中国民俗】

湖南养鸭以洞庭湖区最为发达,称为“湖鸭”。有作为家庭副业饲养的,也有专门从事养鸭的“鸭佬”。

鸭佬养鸭,由一二人或三四人划着轻巧的“鸭佬船”,早上将鸭放至湖中觅食,鸭佬持一根一头带有铁铲的竹竿,首尾照应,晚上将鸭赶回鸭棚中过夜,于早出时和晚归前撒一些秕谷于浅水处供其吃食。雨水节后,鸭子进入长膘和产蛋旺季,中午还需加喂一次。稻田春耕、秋耕时,便将鸭群驱至刚翻耕过的田土中,让其吃食蚯蚓、小螺、虫类,一般不需付给田主报酬,只要敬上香烟一支以示礼貌即可。但土地一旦耙平,便不得再赶鸭下田践踏。早、中、晚稻收割时,田中撒落的谷粒较多,鸭佬事先和田主接洽,以送香烟一条和钱币少许为酬谢,可放鸭至收割后的稻田中吃食撒落的谷粒。

鸭佬常年在外,以竹棚为居,俗称“鸭佬棚”,锅盆碗盏极其简单,灶系三块砖头垒成或伴田坎挖成,就地拾取枯枝干荷梗烧火做饭。鸭棚无门,因铺盖家什极简单,加之设棚之处少行人,无需留人看守,俗云:“鸭棚无门,随出随进。”

鸭子生蛋于野外,路人均可拾取归己,鸭佬发现也不追索。但若鸭群行路,路人则需主动让道或止步,否则被视为不懂规矩,鸭佬可训斥责骂。

鸭佬如同游牧民,经常拆棚卷围驱鸭搬迁至食源丰富的地方,有的甚至过乡离县,俗云:“鸭佬不定点,跟着食来转。”南县有一首民谣形容鸭佬的生活说:“一根竹篙十八节(赶鸭篙),脚上穿的百折靴(赤脚),围子一滚,棚子一拆,不知走到哪一国。有女莫嫁看鸭客。”可见他们生活之艰辛。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