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散骑常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散骑常侍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三国魏始置。秦、汉有散骑及中常侍,为皇帝侍从。魏文帝合而为一,掌规谏,备顾问。晋代承袭此制,增加员额,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预闻要政。南北朝及隋代,此官不废。唐高宗显庆年间,置左、右散骑常侍,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多用为大臣兼职。辽代属门下省。宋承唐制,神宗元丰改革官制后废。 官名。秦汉置散骑与中常侍,为皇帝侍从官。魏文帝时合散骑与中常侍为一官,称“散骑常侍”,侍从皇帝,随时顾问,并向皇帝进谏。两晋以后,称“员外散骑常侍”或“通直散骑常侍”,往往理尚书奏事,预闻政事。东晋时亦掌表诏。南朝宋属集书省。梁置散骑省,以散骑常侍中功高者一人为祭酒,与侍中功高者一人对掌禁令,纠察违失。北魏、北齐时属集书省,掌规谏皇帝。隋属门下省。唐贞观二年(628年),定散骑常侍为散官,后又省去;贞观十七年(643年)复置散骑常侍为职事官,属门下省,掌侍从皇帝和进谏皇帝之职;显庆二年(657年)分左、右散骑常侍,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无实权,但为尊官,多为将相大臣的兼职。宋不常置,与谏议大夫、司谏、正言皆附两省班籍,通谓之两省官,神宗元丰改制后废除。 官名。秦置散骑、中常侍,以散骑骑从于乘舆之后,献可替否,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为加官 东汉初省散骑,中常侍改用宦者,至魏文帝黄初 (220―226) 初将散骑与中常侍合并为散骑常侍,复用士人,位比侍中,三品。晋置4人,隶门下,领六散骑。魏晋散骑常侍、侍郎与中黄门侍郎共平尚书奏事。东晋以后为东省 (集书省) 长官,宋置4人,掌侍从及图书文翰。北朝兼领修史。晋、南朝宋三品,宋十二班,陈三品。北魏初二品,太和 (477―499) 末改为从三品,北齐置6人,从三品。隋及唐初为门下省属官,掌陪朝从直,隋从三品。唐初以散骑常侍为从三品散官,贞观十七年 (643) 改为职事官,置2员,隶门下省。高宗显庆二年 (657) 分置左右,左散骑常侍2人隶门下省,右散骑常侍2人隶中书省。龙朔二年(662) 至咸亨元年 (670) 改称左右侍极。代宗广德二年 (764) 升正三品,左右各置四员。掌侍从规谏,顾问应对,多用来安排元老及罢政闲散大臣。北宋前期为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正三品。辽为南面官,隶门下省,或分左右,天祚帝乾统中 (1101―1110) 以马人望为左散骑常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