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化分类:【文化常识】 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一种完整的文化形态一般均包涵有四个层面: (1)物质文化――工具、工艺、技术文明。(2)精神文化――思想、艺术、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3)社会组织与制度。(4)价值系统――风俗、伦理、道德、法律。文化按其现有形态,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物质型文化。人类曾经和正在作用其上的一切物质对象、人类物质生活的方式都是物质型文化,体现人类劳动的物质产品是物质型文化最本质的内容。结绳、算盘、计算机,代表了人类物质文化发展的不同层次; 西服、和服、中山服,从物质形态上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饮食文化、衣着服饰文化、建筑文化、日用品文化等,从最外在的方面传递着整个文化的历史积淀水平和样式,是其它文化形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二,社会关系型文化。这是从家庭组织到社会组织、从社会分工结构到阶级结构乃至民族结构的总称。它处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间,既反映物质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同时给予两者强烈的影响。第三,经典型文化,它是以历史的形式凝固了的精神文化,是影响过历史,以至被称为传统的各种知识、价值观念、思想体系。巨大的历史惯性是经典型文化的主要特点。第四,心理型文化。它不是凝固的,而是存在于人这个文化主体的各种行为之中的一种精神文化。它的核心是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主体的传统观念。以上四种型式又可归纳为两类:前两者是属于客体文化,后两者属于主体文化。 在西方,文化这个词源于拉丁语的“耕作” 一词,指人类与自然斗争通过努力与运用智慧得到的创造物。在现代,文化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方式。它包括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内隐的和外显的行为、行为方式、行为的产物及观念和态度。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适应环境,遵循客观规律改造环境的工具。人类通过劳动使自己的主体意识客观化为一些对象,也通过劳动使客观的物质符合自己的主观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不仅创造了文化,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①超自然性。文化由人创造,也只与人及人的活动有关,大自然中的自然物不属于文化范畴; ②超个人性。文化是由人类的群体活动共同创造与体现的,其构成要素为构成这一文化的群体成员所共有; ③传承性。文化是后天教育的结果,并且可以经由一个个个体一代代地加以传递下去。④整合性。文化不是各种事物简单的组合,而是由多元的文化元素互相关联而形成的完整体系; ⑤文化是以象征符号为基础的,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志同动物区别开来; ⑥民族性。文化由一个个民族享有,从而也是各民族借以区别的依据。⑦可变性。由于内、外部的动力,如发明、文化的传播,文化会不时地发生量变或质变。 人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r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伸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 “文”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 “教行”的意思。关于文化的定义很多,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在1952年发表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中,分析考察了100多种文化定义,认为“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西方学者对文化的经典理解首推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英国人类学家B.K.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把文化分为物质设备、精神文化、语言和社会组织四个方面,在制订的《文化表格》中提出文化的三因子和八个方面。法国人类学家C.列维-斯特劳斯从行为规范和模式的角度把文化看做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时期流行于一群人之中,并易于与其他人群之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文化不是先天的遗传本能,而是后天习得的经验和知识;不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经过人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是由物质、精神、语言和符号、规范和社会组织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体系中的各部分在功能上互相依存,结构上互相连结,共同发挥社会整合与社会导向的功能。然而,特定的文化有时也成为社会变迁和人类发展的阻力。 文化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文化概念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所创造并持有的生产、生活与斗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及其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结构上说,它基本上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组织文化三部分组成。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在阶级社会里它的某些部分具有阶级性。文化由于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的影响,还具有区域、民族、社会的差异性。文化一般经过传授、学习、濡化等方式得以传承,并形成传统,较稳定地支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文化为人所创造,文化也创造着人。人类文化、民族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等都属于广义文化概念。狭义文化概念:(1)指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所适应的社会制度与社会组织机构,如文化观念、文化团体、文化公约等词语中的文化即具有这一含义。(2)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言文字知识,如学文化、文化人、文化课等语词中的文化,即具有这一含义。(3)指高尚的、文明的娱乐消闲活动,如文化生活、文化娱乐、文化馆等语词中的文化都具有这一含义。关于文化的定义不下百余种,如有人还把文化看作一个进化过程,认为文化就是客观世界的不断“人化”,而一切文化成果莫不是“人化自然”或“自然人化”。还有人从结构上观察文化,认为“它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些定义虽也各有道理,但都有一定片面性,都不如上边所给定的概念全面、准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