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加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新加坡

分类:【文化精萃】

亦称星洲、星岛和叻埠。新加坡共和国首都。在新加坡岛南岸,南临新加坡海峡,当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航运要冲,向称“东方十字路口”。1819年开港,是东南亚最大海港,世界著名的转口港。工业以轻工业为主,电子工业发展最快,为东南亚各类电子原件、器材,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生产中心。近郊裕廊工业区,以钢铁、造船、炼油、水泥等重工业为主。市区与全岛各地有公路联系,与沿海岛屿有轮渡或空中电缆车相通。也是亚、欧、大洋洲之间的重要国际航空站。

新加坡是华人居民占77%的共和国,中文、华语的文化和教育一直占有很高的地位。中国古典研究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为中心,中文系并不限于中国文学,还包括中国语言学、中国历史、中国哲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前身是国立新加坡大学与私立南洋大学。在哲学方面,苏新鋈博士讲授哲学史,在该系出版的《学术论文集刊》上发表了《孔子的经济思想》、《孟子的经济思想》。龚道云博士在《集刊》上发表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孟子的美学思想》,陈荣照博士除在《集刊》发表了《论范氏义庄》、《论作为教育家的韩愈》以外,还有《范仲淹研究》的专著出版。

东亚哲学研究所,是为推进新加坡伦理教育于1983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设定的研究机关。在新加坡的中小学中,学生按宗教选学伦理教育课,由于华人没有特定的宗教,教的是与伊斯兰、印度、基督(旧、新)、佛教并列的五六个宗教之一的儒学伦理,研究所即为此而设。常聘请世界各地著名中国哲学研究者,共同研究和举行讲演会,以促进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机构还有教育学院,这是一个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地方。在其所设的几个学科之中,亚洲语系里有大部分的人在研究中国文学或语言。另有一研究华文、华语教学的华文研究会,发行机关刊物《华文研究》。会长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该会主要编辑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华语论文集。由此可见,华语教学在新加坡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这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母体文化的了解,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除此而外,还有五个民间学术团体:新加坡文化研究会、南洋学会、亚洲研究学会、新社、儒学研究会。亚洲研究学会出版《亚洲文化》杂志。而新加坡课程发展署主任何子煌曾为儒学研究会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也说明了儒学在新加坡华人教育中所占的分量之重。

大的图书馆有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央图书馆和IEAP图书馆。中央图书馆有中文部、日文部等,按语言分类,中文部接受了旧马来西亚大学、旧新加坡大学、旧南洋大学的藏书,馆藏相当丰富,有相当部分的明刊本等珍本书。IEAP图书馆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园内,但独立于中央图书馆之外,尽是新书刊,除从中国外,还从欧美、韩国、日本收集关于东亚哲学的书籍,特别是有非常丰富的韩国版图书。

六十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度发展,继日本之后,东亚“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的经济腾飞,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探索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成功的奥秘也随之成为国际东方学研究者的热门话题。新加坡人更是积极地参与其中。新加坡华人社会长期脱离华人社会母体――大陆华人社会,六十年代立国之后人们曾努力使之趋向于西方价值系统。但近年来儒家思想成为正式倡导的价值观念,希冀用它来校正以物质主义和个人主义为基体的西方文化,再筑秩序基础,可说是从现代科技起步走向恢复儒家思想。而儒学与经济发展之关系也一直成为新加坡学术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法国巴黎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师沙百里在其《评儒家思想特色的实用主义对现代化的贡献》一文探讨了儒家思想中的经济观对台湾、新加坡、香港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认为儒家思想的原意指向人道。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季焯然、李秀娟、余绍华的《儒家思想与东亚经济发展――新加坡个案探讨》对西方学者盛赞的东亚的“儒家文明”、无可匹敌的文化动力等观点,根据新加坡的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近几年举行的国际大型孔子及儒学讨论会上,新加坡学术界一直表现得较为活跃。新加坡国内也曾举行过规模较大的国际儒学讨论会。

此外,作为东亚经济奇迹出现国之一的新加坡也引起了其他国家学者的高度关注。现代新儒家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学者杜维明还撰有专著《新加坡的挑战:新儒家伦理与企业精神》,韩国的金日坤撰有《儒教文化圈的伦理秩序与经济:儒教文化与现代化》也对新加坡等国的经济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思考。

总之,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近一、二十年来儒学研究日趋活跃,它们纷纷建立研究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开设有关儒学课程,罗致人才,整理典籍、编译出版了大量有关儒学的论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直到社会生活习俗,无不深深打上了儒学的烙印,各自建立起以吸收儒学为内涵的民族文化,从而推动了东亚地区的文明。

农历除夕夜,孩子们都有守岁的习惯,一般要到午夜家长们祭毕神灵、祖先,放了鞭炮后才去睡觉。春节的第一天是小辈给长辈拜年的一天,也是孩子们的“红包”日,他们将从长辈那里拿到“红包”――压岁钱。过年时,人们爱吃油炸糯米和红糖做成的甜年糕。大街和乡村里,都有社团组成的舞狮、舞龙队作精彩表演。

新加坡华人很多,他们有着诸多独特的习俗。除夕夜,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全家吃团圆饭,散居的家庭各成员都要设法回家团聚。孩子们一定要守岁,因为那样会延长他们的寿命。出于对幸运、富裕、和平和长寿的向往,他们在新年期间有着种种的吉祥比喻和禁忌。往往在贺年片上画一盘苹果、画一池荷花和游动的金鱼,因为苹果有和平之意,荷花既意味着和平,又有出于污泥而不染的高洁,鱼则因和汉语的“余”同音而成为富裕、吉利的象征。因此,他们在新年也特别讲究吃鱼,而且把鱼和菜蔬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放调料搅拌时,一定要做着向上搅调的姿势,象征着事业的上升、发财和幸运。鉴于幸福之道四要素中“幸运”最未可知,他们多数人家中都贴一个红色金底的“福”字,贺年片上也常常印着振翅飞翔的蝙蝠。家中要悬挂红色小旗,以表示自己的信念。他们还习惯在春节期间吃桔子,其源在桔是“吉利”的吉的谐音。另外,大年初一,扫帚必须都收藏起来,绝对不许扫地,否则好运气就会被扫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