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实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明实录分类:【文化精萃】 编年体史书。明史馆各朝分别撰。相续成帙。十三部,三千零四十五卷(缺十卷)。包括《太祖实录》、《太宗实录》、《仁宗实录》直至《熹宗实录》共十三朝的实录。另后人补辑《崇祯实录》、《崇祯长编》及部分《宝训》等。本书篇幅庞大,保存有大量的明代史料,尤其是有关政治经济与典章制度方面的材料,具有重要的价值。无刻本,旧有十几种抄本。通行的有1939年前南京国学图书馆的传抄本,附有《崇祯实录》。影印为二千九百二十五卷,印成五百册。1961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以北京图书馆藏本显微缩印陆续出版,共三千零四十五卷,附有校勘记,《崇祯实录》、《崇祯长编》等,是目前最完善的版本。 书名。原称《大明实录》。俗称《皇明实录》。明胡广等历朝史官撰修。明王朝建立后,于洪武五年 (1372) 开始建立完备的官方档案保存制度。规定: 收藏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把皇帝颁发的诏令和朝廷及地方大臣上奏的表章按会要体例编成类书保存。一俟新皇帝即位,就任命史官依据这些材料撰修前一个皇帝的实录。因此《明实录》前后修成十五朝实录,凡2925卷,记载了从太祖至熹宗历朝皇帝的事迹,为编年体史料长编。其具体情况是: 《太祖实录》257卷,董伦等初修。解缙等重修。胡广等复修。万历时附建文帝一至四年事。《成祖实录》130卷,杨士奇等修。《仁宗实录》10卷,蹇义等修。《宣宗实录》 115卷,杨士奇等修。《英宗实录》361,陈文修等修。附景泰帝事迹。《宪宗实录》293卷,刘吉等修。《孝宗实录》224卷,刘健、谢迁等修。焦芳续修。《武宗实录》 197卷,费宏等修。(《睿宗实录》50卷,费宏修。不居一朝之数) 《世宗实录》566卷,徐阶等修。张居正等续修。《穆宗实录》 70卷,张居正等修。《神宗实录》594卷,温体仁等修。《光宗实录》8卷,叶向高等修。霍维华改修。《熹宗实录》84卷,温体仁等修。《崇祯实录》 17卷,清代初期撰修《明史》时补辑,是书鸿篇巨制,内容繁杂,凡于政治、经济、军事、祭祀、灾祥以及宫廷中帝王的婚丧、生子命名、殿堂营造等巨细尽载卷中。诏令奏议、百司案牍、大臣生平事迹等亦加选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活动也据实直书,可补清修《明史》对清室祖先的史事俱隐讳不录的不足。《明实录》保存了丰富史料,其价值颇高,为研究明史所不可或缺。但其中也有溢美隐恶的曲笔。又经多人之手、多年撰成,而使内容庞杂、琐碎。明初禁令,一朝实录修成后,只有正副两本深藏宫中和内阁。万历年间,因要改小实录版式,全部实录重抄一遍,世间才渐渐流传大臣们私自抄出的节录本。现有北京图书馆藏原内阁副本,虽最为完善,亦惜有缺卷。南京图书馆藏传抄补辑本 (补 《崇祯实录》25卷),1940年出影印版,即是装成五百册的现通行本。另有台湾1961年本,据北京图书馆藏本的缩微胶卷影印,附《崇祯实录》和《崇祯长编》及一部分皇帝宝训,为迄今最全的的本子。 亦称《大明实录》、《皇明实录》。明朝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自太祖到熹宗十三朝(建文附太祖, 景泰附英宗)均经修成。崇祯朝有后人补辑本十七卷。二千九百二十五卷。其中《太祖实录》二五七卷、《太宗实录》一三○卷、《仁宗实录》十卷、《宣宗实录》一一五卷、《英宗实录》三六一卷、《宪宗实录》二九三卷、《孝宗实录》二二四卷、《武宗实录》一九七卷、《世宗实录》五六六卷、《穆宗实录》七○卷、《神宗实录》五九四卷、《光宗实录》八卷、《熹宗实录》八四卷。实录保存有大量明代史料, 为研究明史和明代少数民族历史及其政治沿革和风俗习惯等的最重要史籍之一。《明史》、《明史稿》均据《明实录》, 参照其他史料写成。有1940年影印南京国学图书馆抄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