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李悝分类:【传统文化】 战国时期法家。任魏文侯相期间,主持变法。在政治上实行法治,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削弱贵族特权,奖励有功之人。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政策,调动农民耕作的积极性,增加生产,增强国力,使魏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各国法律而编撰之《法经》,为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之法典,惜已佚。《汉书?艺文志》著录《李子》32篇,亦佚。《汉书?食货志》、《晋书?刑法志》、《韩非子?内储说上》、《吕氏春秋?恃君览》等书皆载其言论。 战国初年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一说即李克。魏国人。曾任北地守。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魏国位列诸侯。魏文侯欲变法图强,任之为相。他在政治上主张“夺谣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废除维护世袭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建立“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新的封建等级制度。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余”的政策,提倡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指出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益如之”,鼓励精耕细作。国家在半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抑物价。国家控制粮食储备,使国力大大增强。同时保证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军事上建立了常备的“武卒”制度,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第一个强国。他参考春秋末期以来各国立法,编著成《法经》六篇(《盗》、《贼》、《囚》、《捕》、《杀》、《具》)。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善的将封建法权固定下来的成文法典,今佚。 战国初期魏国人。曾为魏文侯之相,主持变法。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于国家的人,并实行法治,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六篇,作为法治依据。经济上提倡耕作,奖励垦荒,以尽地力; 同时主张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到荒年再以平价售出,以平抑物价; 并发展生产,积蓄粮食,以备灾荒。实行这些措施后,魏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一说李悝即李克 (克、悝二字音近,古通用),曾当过中山相,向魏文侯提出过选任贤相的五条标准。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