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清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李清照

分类:【传统文化】

南宋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父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其母亦善作文章。她自幼受良好教育,博闻强记,精通书史。建中靖国元年(1101)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情感和谐,生活优裕,尤好收集、研究金石文物。靖康二年(1127)金军陷汴京,渡淮南奔,次年赵明诚病故于建康。时金人南侵,她避乱于杭州。时赵明诚被诬为“颁金”“通敌”,她为洗雪冤屈追踪宋高宗赵构,辗转流离于越州,台州等地。绍兴二年(1132)“颁金”一案洗清。四年,为赵明诚《金石录》作《后序》。同年,金人渡淮,她避难金华,返回临安,此后情况不详。她是宋代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其《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以协音律,重典雅为评词标准,重视词自身之艺术特征,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其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清新明丽,多写闺情相思、自然景物,细腻而深刻地展示了女性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后期经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诽谤诬陷之苦,词风转为深沉悲凉。其词长于抒情,创意新奇,形象鲜明,语言流转如珠。其诗留存较少,南渡后诗作遒劲刚健,浸透爱国激情。其《金石录后序》亦为叙事、抒情兼胜之散文杰作。宋、明人曾辑录诗文集、词集多种,已佚。今有辑本《漱玉词》、《李清照集》。

宋代杰出女作家、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神宗熙宁九年进士,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李格非传》),有《洛阳名园记》留传至今。母亲为王准孙女,精通翰墨。清照自幼好学不倦,精通书史,“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碧鸡漫志?卷二》)。十八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其时二十一岁,为汴京太学诸生,好金石刻,有《金石录》三十卷传世。二人婚姻美满。崇宁元年(1102),徽宗重用新党蔡京,于是党争又起,李清照也被卷入其中。其父李格非因受苏轼赏识,被目为旧党,列入党籍。而赵明诚之父赵挺之又因攀附蔡京而迅速晋升,“灸手可热”,新婚生活由此投下了第一道暗影。二十四岁时,她与明诚同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县)旧居,读书吟诗、整集收藏,屏居乡里,其乐融融,乃至“甘心老是乡矣”。(《金石录后序》)。靖康之难(1127)后,生活突变。先是明诚奔母丧南下,旋起复江宁府知州;随后清照亦“载书十五车”,水陆并进,落脚江宁(今江苏南京)。从此,她再也没回过中原故土,开始了江南流离颠沛之生活。建炎三年,赵明诚病故,清照悲痛欲绝,以为“坚城自堕,怜杞好之悲深”(《祭文》)。而后金兵南下,朝野奔逃,清照亦于兵荒马乱中四处奔波,奔波中还受污获“颁金”(类似通敌)之罪,而且收藏也“十去七八”,或献或丢或被盗。绍兴二年(1133),南宋小朝廷回到临安,清照也于其时“赴杭歇息”。不料风云又起,“改嫁”的谣言又扣到她头上,弄得她心力交瘁。而后又因金兵南犯而避难奔走。待绍兴十三年,她六十岁时,已有“如今憔悴”(《永遇乐》)之感。绍兴二十五年(1156),她七十多岁时,尚传授“文辞之学”(陆游《渭南文集》)。以后事迹便无从考知了。作为女作家,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朱弁《风月堂诗话》),但词之创作最佳。前期之词,多委婉曲折,真挚动人,写尽青春美好,离愁别恨,如《醉花阴》、《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诸篇,一面见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之欢快,一面也见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愁绪。清照后期的词(南渡之后),已全然是国破家亡、忧患余生之慨叹,如《渔家傲》、《声声慢》、《武陵春》、《打马赋》诸篇,不是“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怅然,就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境地,可谓“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一生,历尽国难、家难和个人之难,却能不屈地以诗、文、词来抚慰巨大的物质损害和精神创伤,算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乌江》)。就文学地位而言,她是继李煜、晏殊、欧阳修、秦观之后宋代婉约词派的重要词人。词风明净自然,语言精巧优美,构思及意境常出人意表,加之五音六律、齿音叠字的使用,形成了词史上的“易安体”,不断为后人所效仿。现存作品有《漱玉集》、《漱玉词》等,而其诸多著述,大部散佚。研究资料可见王学初《李清照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唐圭璋《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种资料。

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其父李格非,官至京东路提点刑狱,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著述丰盈,在齐鲁颇负盛名。母王氏也知书善文。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洛阳,幼承家教,工诗,能文,兼通音律,更擅长词。元符三年(1100)左右撰《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即受时人好评。建中靖国元年(1101),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时为太学生,喜好收藏前代金石碑拓。婚后不久,新党蔡京主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李格非因入元钓党籍而罢官,清照曾献诗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有“炙手可热心可寒”之句,反映了她对赵挺之的不满。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任鸿胪少卿,夫妻志同道合,“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求寻访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卒,蔡京出于忌恨而诬陷赵挺之,追夺其官职。她和明诚回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故里。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后改知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并授直秘阁。夫妻俩开始编写《金石录》。靖康二年(1127),金人入侵青州。赵家故第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建康府。建炎二年(1128),清照携部分文物逃至建康,写有“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谴责了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次年,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后不幸病死建康。时金兵大举南侵,她孤身携部分图书和明诚遗著《金石录》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各地漂泊,境况悲惨。直至绍兴二年(1132),从越州移居杭州。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曾改嫁张汝舟,未几反目离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有其与后夫构讼事,但后来学者对此记载颇有争议。她在晚年仍关心国家大事,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活动,曾写诗送胡松年使金,作《打马图经》及“自序”,还曾携前人墨迹访米友仁求题跋。清照曾有文集刻印行世,今存有《漱玉集》。

李清照的创作也因时代的剧变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前期生活优裕,其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较宽广。在《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中,基于对北宋王朝现实政治的清醒认识,提出“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主张吸取唐天宝之乱的历史教训。她的《词论》是一篇重要的词学批评论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她自己所作的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能炼字、炼句、炼意、炼格,故令、慢皆工,被称为“易安体”。前期的词多写自然风光与悠闲生活及离别相思之情,从中可以看到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表露了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与《醉花阴》(薄雾浓云消永昼)等都是名篇。宋玉灼《碧鸡漫志》批评其“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这种“无顾籍”正说明了清照能与众不同,来表达自己的率真情性。清照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所作诗文多针对时事,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褒扬,指责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上枢密韩公诗》怀念北方的家乡和人民,勉励使者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则主张秣马砺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后期的词和前期迥然不同,一变早年的清俊明快,而充满了凄凉沉郁,多感叹身世,寄寓黍离之悲,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其中《永遇乐》(落日槠金)、《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都是对那个时代人民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创作的抒情词,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有突出的贡献。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具体而细腻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也善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例如《永遇乐》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清照的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黄了翁《蓼园词选》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清照词语言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遣词造句也新颖清丽,独具特色。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彭孙啭《金粟词话》称其“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平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清照精通音律,作词注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声声慢》开头连用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

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自幼才气横溢,文词洒落。21岁嫁诸城太学生赵明诚,夫妇和美。每质衣市古碑、书画、奇器,共相摩玩。金兵南侵,携带书画古器,避难南方。建炎三年,明诚病死,她奔走台州、温州、越州、杭州之间,家藏古物,十去七八。绍兴五年在杭州,作《金石录后序》,叙夫妇遭遇。绍兴七年,避乱西上,终老金华。清照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李清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