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林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梅林戏分类:【中国民俗】 在清乾嘉年间由徽班传入福建,因形成于泰宁朱口的梅林村而得名。梅林戏属于皮黄声腔的剧种,唱腔为土官腔,尾声带有“伊”的拖腔和滑音。角色行当有小生、副生、老生、正旦、花旦、贴旦、老旦、大花、二花、三花。各个行当都有固定的表演和要求,有些表演技艺很有特色,如撩牙、吐火变裙、吸鼻、变脸等。服装、道具比较简单,后台伴奏只有四人,便于在山区流动演出。梅林戏兴盛于清末近代,曾流传于闽北许多地方。当时除梅林村有几个戏班外,泰宁各地以及将乐、光泽、邵武等地都有梅林戏班。梅林戏的传统剧目据统计有300多个,常见的有《飞龙带》、《鸳鸯带》、《双贵图》等。1949年时,梅林戏已濒临消亡。近几十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逐渐走出困境,重获新生。《贬官记》等剧目还在全国戏剧会演中获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