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棍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棍术分类:【传统文化】 以棍为器械的武术练法。原为军中技能。宋《武经总要》:“取坚重木为之,长四五尺,异名有四:曰棒、曰轮、曰杵、曰杆。”明人戚继光云:“若能棍,则诸利器之法从此得矣。”明人俞大猷棍法,被戚继光誉为“千古奇秘”。明代最盛,除俞大猷棍法外,尚有小林棍、青田棍等。方法大多以劈、崩、抢、扫、戳、撩等为主。近代棍法以健身为主。棍有大棍、三节棍、齐眉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有单人练、双人练、集体练之分。要求快速刚劲,力贯棍端。套路练习则蹦跳轻捷,身械合一,棍忽长忽短,时圆时直,呼啸声响,气势勇猛,故有“棍打一大片”之说。 传统武艺。据《武经总要》记载,宋代有杆棒、白棒、大棒和少林棒等名目。役吏则使用一米红一米黑的水火棍。时棍术已有较大发展,形成劈、隔、掣、搠、轮、扫、挥、鞭等棍法。宋将张威即以使棍著称,每上阵用木?(棍子)号“紫大虫”,“圆而不刃,长不六尺,挥之掠阵,敌皆靡”(《宋史?张威传》)。两宋卖艺人亦常在瓦舍作“使棒”表演,其中南宋的朱来儿、乔使棒高三官人等皆名著一时。民间精通或爱好棍术者还自发组成棍术团体“英略社”,借以较量棍棒,切磋武艺。 以棍为器械的武术练法。其流派繁多,风格各异,但在方法上多以劈、崩、抡、扫、戳、撩等为主。运用时均要求快速、刚劲、有力,力贯棍端。在套路练习中要求蹦跳轻捷,身械合一,双手握棍,忽长忽短,时圆时直,变化多端,抡、扫、劈、撩、舞花,气势猛。素有“棍打一大片”之说,明俞大猷《剑经》和程冲斗《少林棍法阐宗》都是棍法的论著。 棍术为中国武术的长器械项目之一。棍术为中国历代兵家所喜爱,明代戚继光说: “若能棍,则诸利器之法,从此得也。” 明代俞大猷的棍术法,被戚继光誉为 “千古奇秘”。俞大猷的 《剑经》,是集棍术之大成的著作。棍的种类很多,有火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等。棍术练习的方法很多,一般有单人练、双人练和集体练。棍术要求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快速敏捷,双手执棍开合,力透棍尖。舞棍时,手、眼、身、法,步要协调合一。基本棍法有劈、绕、蹦、缠、点、拨、拦、封、撩、扫等。大棍长达八尺,要求臂力、腰腿力较强。齐眉棍高与眉齐,舞动时可抡、劈、扫、大蹦大跳,灵活多变。三节棍,为三节短木棍中间用铁环连接,携带方便,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梢子棍是一长棍和一短棍铁环相连,携带和使用更加方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