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植物神灵崇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植物神灵崇拜分类:【中国民俗】 福建民间植物神灵崇拜主要体现在树神崇拜方面,其中尤以榕树和樟树为多见。明清以来,福建各地民间树神崇拜习俗俯拾皆是,古籍方志对此有不少详细的记载。如明《玉田识略》卷3载:“闽古田有乔松,松下祠神曰林九姑……祷者云集,灵应如响。”施鸿保《闽杂记》卷5载:“光泽县署大堂庭中左右两樟树,皆数百年植也。平时鸟雀不集,唯官清廉则有两白鹤来巢伏子。官将去任,则先数日携其雏去。据老吏言,道光时唯郭兆荣任中见之。”清光绪《长汀县志》卷33载:“福建汀州试院堂前有二古柏,唐物也,云有神。”民国《漳浦县志》卷21条载:“榕树王庙,在县署川堂后西。偏发逆陷城,县印藏于榕树上,前令英峻祝之,克复后印果在,塑像建庙焉。” 福建各地民间称各种树神为“樟公”、“树头公”、“老榕公”“众公妈”等,平时有事或逢其生日,民间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或烧香供祭,或立庙塑像供人祈拜。福州自古盛产榕树,故称“榕城”。有些地方认为榕树历千年会成精,或说榕树是神仙落脚的好去处,故往往在榕树上设一小神龛或在树下盖一小庙,按时祭祀,至今在一些老榕树下仍可见到烧香祭拜的人。民间认为古榕多有神灵,人们必须敬重之,如在树下小便等,往往会招来灾祸。每逢榕树生日,民众就齐集树下,烧香祭拜,较典型的事例就是上述的“照天君”崇祀。此外,近人李禧《紫燕金鱼室笔记》也说:“厦地(厦门)榕树大可合抱者甚多,居民恒尊之曰王,祀以香火。” 福建不少地方民间认为樟树有树神,其神可以庇护百姓,禳灾驱祸。《闽杂记》所说的光泽县署大堂两侧的两棵古樟树,曾被奉为神树,称为“樟公”。该樟树下原有一小庙,中置神像,香火旺盛,当地民间至今崇祀之风不减。德化县美湖乡小湖村有一棵千年古樟,树高28米,树围16米,称为“樟树王”。当地群众奉为神树,经常有人在树下烧香祭拜。霞浦县崇儒乡溪坝头边有棵老樟树,也被当地群众奉为神树,民众遇有病灾,便到树下烧香祈祷。10多年前此树被洪水冲倒,当地百姓又在树头处建庙奉祀。同安县新圩镇后坡黄氏宗祠旁有两棵古樟,当地人称为“樟公”。农历九月十一日为樟公生日,乡人设宴请客,热闹非凡。当地一年有三次普度,此占其一。此外,一些地方的畲民也崇拜古樟,树前往往设有小庙供奉。 福州北郊榕树上的神龛 福建许多地方民间俗信,小孩五行缺木或难养者,要拜古树为义父母,因此不少人将小孩拜大树为干爹、干娘,成为契子。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灾避难,保证小孩平安生长。如古田的林九姑树神,契子就为数众多。各地民间崇祀树神亦有一些禁忌,如忌在树下大小便等。如果无意间触犯了树神,要给树神上供烧香,赔礼致歉。各地山区在大批砍伐山林的第一天,往往要烧香祭拜,祷告树神保佑。此外,不少民间相信桃树有辟邪驱鬼的功能,故常折桃枝插在门口。有些地方俗信凤尾蕉能避火灾,如周亮工《闽小纪》卷2说:“闽中多凤尾蕉,相传植之庭中,可避火灾。”一些地方民间还相信花有花神,上杭客家以二月十日为“百花生日”,人们在是日多栽花木,或迎神赛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