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武经七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武经七书分类:【文化精萃】 兵法丛书。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诏命以《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为武学必读之书,号称《武经七书》。朱服、何去非校订。包括北宋以前我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精华,是古代战争指挥者智慧的结晶。有清光绪二十四年志古堂刻本,民国二十四年据宋刻本影印,收入《续古逸丛书》。 宋代7种武学必读古代兵书:《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又称《武学七书》、《七书》。《六韬》:传为周代吕尚(姜太公)所作,记周文王、武王问姜太公兵战之事。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类,故名。《孙子》:现存中国最早兵书,旧题春秋末孙武撰。今本13篇,总结了当时及前代作战经验,揭示了一些战争重要规律。《吴子》:旧题战国吴起著,乃吴起与魏文侯、魏武侯论兵记录。今本6篇,系后人伪托之作。《司马法》: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追论、整理古司马兵法,并附穰苴兵法于其中,定名《司马穰苴兵法》。隋、唐诸志误为司马穰苴作。今本1卷,5篇。《三略》。旧题汉初黄石公撰,又名《黄石公三略》,全书分上略、中略、下略3卷。《尉缭子》:相传为战国尉缭所撰,今本共5卷,24篇。《李卫公问对》:又名《唐李问对》,记李靖与唐太宗用兵问答,主要谈奇正、攻守、主客等问题。全书三卷。 又名 《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古代兵家著作。宋何去非辑。收有 《孙子》 三卷,《吴子》二卷,《六韬》六卷,《司马法》三卷,《三略》三卷,《尉缭子》五卷,《李卫公问对》三卷。共七种二十五卷。七书作为兵家经典,被历代帝王所重视,如曹操亲自注释《孙子》 一书。宋神宗年间颁为武学教材。在宫廷教育中,七书常被列为教材。 或称《武学七书》。北宋神宗时官定的中国第一套军事教科书。包括《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北宋时北方边境战争频繁,军事时有失利。为培养高质量的军事人才,神宗元丰三年(1080),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等校定此七部兵书,刊行于世,作为武学必修教材,武学考试按其命题。该书是先秦至唐代千余年间积累起来的最优秀军事论著的合集,集中了我国古代兵书的精华,其中最为杰出的几部,不但在中国军事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享有盛名。宋代把这些代表作合集,作为武学的官定教材,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推动了古代军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七书》集成刊行后,注家蜂起,著名的有:宋代施子美《七书讲义》、明代刘寅《武经七书直解》、清代宋墉《武经七书汇解》、夏振翼《增补武经三字休注》、鲁经《武经大全标题会解》等。始刊于北宋元丰年间,今存南宋至清代刊本十余种,其刊本之多亦可见在中国古代军事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