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比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比丘

分类:【传统文化】

佛教称谓。指出家修行的男僧。为梵语音译,一译“?”(bì chú必刍),意译为“乞士”(因僧人须乞法、乞食,故以此命名)。按照佛教规章,少年出家者初受戒,男性称为沙弥,女性称为沙弥尼,到二十岁,受具足戒(大戒)之后,男性称为比丘,女性称为比丘尼。比丘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其余四众为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比丘俗称“和尚”。

佛教称谓。亦称“?刍”,梵文音译,意为“乞士男”,俗称“和尚”。指受过具足戒的出家男子。据《涅?经》载:“能破烦恼,故名比丘;破我等想,修戒定慧,度三有、四流,安处无畏道,故名比丘”。《瑜伽论》:“比丘者,舍离家法,趣非家等,具足别解脱律仪众同分是其自性,于其形色勤精进故,怖畏恶趣,自防守故,摄无损故名比丘”。另据《毗婆沙论》:“手足勿妄犯,节言顺所行;常乐守定意,是名真比丘”。据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佛教徒在受沙弥戒后,当年满20岁时方可受比丘戒(宋初年也有七八岁者受此戒)。受比丘戒时,宜个人单独受戒,一般不集体同受(最多不得超过3人)。此外,受比丘戒时,还须有“三师七证”(即传戒师、羯磨师、教授师和作旁证的7位僧人)根据《四分律》规定,比丘戒有250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