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初长沙国南部地形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汉初长沙国南部地形图分类:【传统文化】 西汉初绘制在缣帛上的古地图。1973年发现于湖南省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图之一。同出有两幅地图,出土时已经断裂破碎为若干帛片,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将其修整复原,根据内容暂定名为《地形图》和《驻军图》,其中《地形图》所绘主要地区为西汉诸侯国之一的长沙国南部,相当于今湖南省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广东省北部,即湘江上游第一大支流潇水流域,南岭和九嶷山地区。此《地形图》经复原的图幅为边长96厘米的正方形,比例约在十七万分之一至十九万分之一之间。地图比较详细而且突出地表示了水系,用粗细均匀变化的线条绘出大小河流30余条,有的在河口处标注了名称,如营水、舂水、深水、冷水、庸水、罗水、垒水、临水、参水等。山脉用闭合曲线加绘晕线表示走向,使复杂地形脉络清楚,九嶷山一带用鱼鳞状图形表示峰峦起伏的特征,并有9个柱状符号,旁注“帝舜”2字。居民点有80余处,县级居民点8处,用矩形符号表示。乡里用圆圈符号表示,大小不等。地形写在矩形或圆圈符号之内,8个县城的名称分别为: 桂阴、南平、观阳、冷道、桃阳、舂陵、营浦、?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