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西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清西陵

分类:【传统文化】

清代皇帝陵墓群。有帝陵4座,即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后陵3座,即雍正孝圣宪皇后泰东陵、嘉庆孝和睿皇后昌西陵、道光孝慎成皇后及孝静成皇后慕东陵;妃园寝4座,即昌妃陵、泰妃陵、崇妃陵、龙泉峪妃园。共葬皇帝4个、皇后9个、妃子27个。此外尚有亲王、公主等园寝6座。在今河北易县城西15公里永宁山下。西陵始筑于雍正帝,打破“子随父葬,祖辈衍继”制度,在永宁山太平峪修建泰陵。乾隆后形成父在东陵、子则在西陵的分葬局面,称“兆葬之制”。东、西陵既有皇祖居中、父左子右昭穆之制,又有自雍正帝开创实施的父子分葬、选定东西的兆葬之制。西陵帝后陵寝,面积小于东陵,面积达50万平方米。各陵规制建筑形式均严格遵循封建等级制度。泰陵为西陵主体,其余诸陵分别在东西两侧,建筑形制除无泰陵碑楼等外,大体相同,唯道光慕陵别具一格。20世纪前期清西陵遭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疯狂破坏、盗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继清东陵之后清王朝在北京附近修建的另一帝后陵墓区。共有帝陵四座: 雍正帝的泰陵、嘉庆帝的昌陵、道光帝的慕陵、光绪帝的崇陵。皇后陵三座: 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园寝三座 (泰陵妃园寝、昌陵妃园寝、崇陵妃园寝)。另外,还设有王爷公主园寝、行宫、喇嘛庙、赵公祠及衙署、营房等,清西陵保存较好,共有千余间楼亭殿堂,百余座石建筑、石雕刻,总建筑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陵城周长100公里,面积800平方公里,埋葬着4个皇帝、9个皇后、57个妃嫔,另有公主、阿哥、亲王6人,总计76人。清西陵坐落在河北易县城西的永宁山下,东北距北京240里。据载,雍正即位7年,命人为他寻找建陵的 “吉祥之地”,开始,按照清朝“子随父葬,祖辈衍继” 的丧葬制度,在清东陵选择了九凤朝阳山为陵址。但他却不满意,认为此地 “形局未全,穴土之中又带砂土,实不可用 (也有人认为是由于他篡改康熙遣诏,皇位得于不正,心中不安,因而不愿葬在其父墓旁)。后来,怡亲王允祥发现了易州境内永宁山太平峪这块 “万年吉地”,极力向雍正推荐。雍正早已看好这块地方,却推脱说此处距祖父和父亲的陵地太远,且又与“子随父葬”之制不合。善于迎合上意的大臣们早已看透了雍正的心意,于是引经据典,多方论证前代帝王父子陵墓可以不在一起营建,雍正自然表示赞同,并于1730年在永宁山动土修建泰陵,首辟西陵陵区。到乾隆时又诏定父子分别在东西二陵埋葬,遂成东西二大陵区。西陵东自梁各庄,西至紫荆关,北起奇峰岭,南临易水河,是“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石,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 陵区四周广设红、白、青三层界桩,青桩之外又开辟了20里的官山,官山之内均属陵区范围。同东陵一样,西陵也设有管理陵园的机构,并驻有八旗兵守护。

在易县城西15公里永宁山麓。东北距首都北京120公里,是清朝皇室陵寝群之一。西依紫荆关,南临易水,陵区范围100多平方公里,内围墙长达21公里。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等帝陵4座,后陵3座,公主、妃嫔、王公园寝7座,共葬76人。陵内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及雕刻百条座,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陵殿建筑规制严格,帝陵最大,后陵次之,妃陵及园寝又次之;帝、后陵及庙宇为红墙黄瓦,妃陵及园寝为红墙绿瓦,行宫及衙署则为砖墙布瓦。清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以为此地“山脉水清,条理洋明,洵为上吉之壤”,遂钦定永宁山麓为陵址,翌年兴建泰陵。乾隆时诏定父子不葬一处制,遂有东、西陵之分。西陵以雍正泰陵为主体,首居山下中心位置,后代帝王则相间分葬于东、西两侧。除道光慕陵之外,各陵建筑形制大致雷同。陵区松柏参天,清幽谧静,流水细语,空山鸟鸣,为京南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麓,东北距北京120公里。为清朝皇室陵墓区,因在北京以西而得名(另一皇陵区在北京以东的遵化县,称清东陵)。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止于1915年。乾隆时定父子不葬一处、相间在东西二陵区建陵之制。西陵区占地1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共有14座陵寝。其中帝陵4座(世宗雍正泰陵、仁宗嘉庆昌陵、宣宗道光慕陵、德宗光绪崇陵),后陵2座,后妃合葬墓1座,妃园寝3座,王、公主园寝4座。葬帝、后、妃、王、公主76人。泰陵居陵区中部,其西为昌陵、慕陵,其东为崇陵。各陵的主要建筑有碑楼、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等。后陵小于帝陵,园寝小于后陵。帝后陵红墙环绕,建筑物为黄琉璃瓦顶,妃及公主园寝的建筑则为绿琉璃瓦顶。泰陵修建最早,是清西陵的主陵,神道长约5里,由南往北排列40多座大小建筑,主要有:石牌坊共三座,五间六柱十一楼式;大红门为陵区正门,门内右侧有具服殿,为谒陵时更衣处;大碑楼(圣德神功碑楼)高30米,内立石碑两座,用满汉文字刻写雍正一生的“功德”;石像生分列神道二侧;隆恩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饰彩画,为举行祭祀活动处;明楼为陵区最高建筑,内置石碑,上刻皇帝庙号;宝城宝顶其下为地宫,即安放灵柩处。慕陵规模较小,无大碑楼、石像生、明楼等建筑,其隆恩殿全以楠木建造,在清西陵中独一无二。崇陵修建最晚,宣统元年(1909)始建,1915年竣工,规模亦小,无大碑楼、石像生。崇陵与崇妃园寝1938年被盗,陵园古松遭砍毁数十万株。清西陵现经修葺已开放。陵区现存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雕刻百余座,大都保存完好。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园建筑达五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宫。后来,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东陵界内的胜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与祖父康熙为伴,其子嘉庆在泰陵旁边建了昌陵与祖父雍正相守。遵照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寝原建于东陵宝华峪,在历经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发现地宫内渗水不断,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内选择了一块高平之地,将宝华峪陵寝建筑拆除,到西陵营建陵墓。在隔咸丰、同治两代皇帝后,光绪也将坟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说西陵的舆地山川均为天造地设自然成趣,那么,从建泰陵到崇陵竣工历时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观在陵寝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孙鼎烈在《永宁山扈从纪程》中所说的那样:“山势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

清代帝后陵墓群之一。在河北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有帝陵4座,后、妃陵各3座,王公、公主等陵寝4座,共14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7个妃嫔,6个公主、阿哥、王爷,共76人。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体系比较完整的古代帝后妃陵墓建筑群。这里四周层峦叠嶂,形势高爽,林木蓊郁,风景优美。雍正八年(1730)选定此地为陵址。翌年即开始兴建泰陵,作为陵区的主体。西陵陵区周长100公里,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古建筑1000多间。各陵的规制和建筑形式,严格遵守封建等级制度。除大小有别外,在建筑外观上帝后陵和喇嘛庙是红色围墙,黄琉璃瓦顶;妃、公主园寝是红色围墙,绿琉璃瓦顶;行宫和衙署则是砖墙,布瓦顶。泰陵居于永宁山下中心位置,其余诸陵分别在东西两侧,建筑形制除无泰陵的圣德神功碑楼、石像生等建筑、石雕外,大体相同。唯道光的墓陵别具一格,形制特殊。既无神道、大碑槽,石像生、方城、明楼等项建筑也都减免,以示俭约。陵区内松柏滴翠,一座座宫殿式建筑隐现其间,红墙绿树,流水潺潺,是京南游览胜地。特别是1979年以来,国家屡次拨巨款对陵寝进行维修,现已修复古建筑近50座,帝后陵寝基本上恢复了原貌。目前,西陵已成为驰名中外的风景区。

简称“西陵”。清朝皇室陵墓群之一。位于北京西南一百二十余公里处的河北易县太平峪。始建于雍正七年(1729)。因乾隆(1736―1795)时规定父子不得葬于一地,故有东、西陵之分。陵区周长一百公里,内围墙为二十一公里,建筑面积达五十万平方米。有帝陵四座(雍正泰陵、嘉庆昌陵、道光慕陵、光绪崇陵),后陵三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王公、公主、妃子园寝七座。共葬七十八人。有殿宇千余间, 石建筑和石雕刻百余座, 大都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辟为公园。

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清代帝后陵寝建筑,与东陵并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1915年全部建成。陵区占地约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陵区共葬帝后、妃嫔及皇子、王爷、公主等76人。有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和崇陵(光绪)等4座帝陵,还有三座后陵,3座妃园寝及王爷、公主园寝等。陵区内有明楼、享殿等殿宇房屋千余间,还有百余座石牌坊、石人、石兽等石雕,规模虽然小于清东陵,但也构成了一处宏伟富丽的古代建筑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