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湘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湘绣

分类:【传统文化】

湖南长沙一带刺绣品的总称。历史悠久,可上溯到2000年以前,在民间刺绣基础.上,吸收苏绣、粤绣优点,到近代逐步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其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拈绒线)绣花,劈丝细致,绣件绒面花型具有真实感;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草、飞鸟、走兽、虫鱼等,尤以狮、虎、松鼠最为有名;注重写实,特别善于借鉴国画的长处,色彩丰富鲜艳,形态生动逼真,线条准确,层次清楚,风格豪放,民间有“绣芘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之美誉。在针法上,除传统的齐针、牵针以外,还创造了

清代后期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刺绣产品总称。在湖南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吸取苏绣和广绣优点而发展起来。其特点为写实,针法多用施针,刻划物象真实感较强。此外还有双印、四印、齐、柔、填粉、参、毛、横、直、斜、叠、砌等针法。传统题材以狮、虎等猛兽为最有特色。用色彩衬地,然后施以刺绣,增加层次感,为其独特手法。19世纪末,长沙设立第1家自产自销的“吴彩霞绣坊”,逐渐闻名于世。

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代表性刺绣。湘绣最先为民间刺绣,后在此基础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逐步发展起来,至清光绪末年,在针法和艺术上日臻成熟。徐崇之在《沪渎羁居记》中写道:“长沙光绪末年,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改蓝本”是指以中国画为基础的画稿取替以前的传统图案作为绣稿。“染色丝”是指一种针脚参差自如,便于不同色阶的绣线互相搀合的搀针针法。正是因为在画稿设计上以国画为蓝本,在工艺上发明了搀针,湘绣才得以闻名全国。湘绣的特点是用丝绒线(无捻绒线)绣花,绣件绒面花型具有真实感,并十分强调颜色的阴阳浓淡。以中国画为蓝本,色彩丰富鲜艳。风格亮放的湘绣,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湘绣的精湛技艺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而且载誉海外。1912年在意大利“都灵博览会”上,湘绣获“最优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湘绣得“一等奖”。在1935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博览会”上,湘绣罗斯福绣象引起巨大轰动,赢得了“誉满全球”的美称。

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产于湖南。清代就已非常盛行,长沙已有“绣坛”,精工细绣的作品开始流向全国各地。20世纪30年代,湘潭等地也出现绣坛,民间刺绣开始向专业化发展,湘绣日益成熟。湘绣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草、飞鸟、走兽、虫鱼等,以狮、虎、松鼠最为有名,皮毛刚劲坚硬,力贯毫端,根根直竖。湘绣注重写实,特别善于借鉴国画技法,线条准确,层次清楚,形象生动。针法既有传统的齐针、牵针,又创造了?毛针、交叉针,还发展了双面全异绣,在同一底料正反两面绣出画面、色彩、针法完全不同的绣品。花鸟、山水条屏是湘绣传统产品,民间常见的刺绣有上百种之多,深受海内外的欢迎。

湖南传统手工艺品。与苏绣、粤绣、蜀绣并称中国四大名绣。湘绣主要产于长沙、望城、湘潭等地,尤以长沙县沙坪为最。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长沙出土的楚墓和西汉古墓随葬物中,就有精美的刺绣品。明初已有湘绣作坊。19世纪末,长沙出现“吴彩霞纺坊”,湘绣日益著名。湘绣技艺精湛,有10多种绣法和70多种针法,不仅表现力强,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它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强调以色级的变化和概括、写实手法突出绣线的光学特性,栩栩如生地刻划物象的外形与内质,使刺绣工艺与艺术构思完美统一。优秀的湘绣作品,能融绘画、诗词、书法、金石艺术于一体,创造出具有无限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湘绣精品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展出。有“浑笔墨无痕”之誉。19世纪20年代和1933年先后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和芝加哥展览会金奖。

湖南长沙一带民间刺绣工艺品的总称。以国画为基础,擅绣飞禽走兽、山水花卉。19世纪末,长沙成立第一家自产自销的 “吴彩霞绣坊” ,在当地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收了苏绣、粤绣的特点,创造出针法严谨细密、色彩雅洁的风格。绣品在巴拿马、芝加哥等世界博览会上多次获奖。所绣狮虎,毛纹刚健直竖,层次分明,眼珠熠熠有神,几可乱真,故民间有 “苏猫湘虎” 之说。今更有异形异色的双面绣作品问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