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火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火神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民间普遍信仰的神明。俗传为主司禳祛火灾之神。旧时陶瓷业、冶铸业、铁匠业、书坊业、烟业、糕点业、消防业、典当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碉。民间信奉的火神很多,通常有炎帝、祝融、阏伯氏、回禄、罗煊、华光、金火圣母等。各地区许多行业所奉的火神不尽相同,甚至同一行业不同地区所祀火神也不一样,有的无实指,而仅称火神。炎帝、祝融、阏伯氏、回禄为传说的火神。《汉书?五行志》载:“帝喾时有祝融,尧时有闽伯氏,民赖其德,死则以为火祖。”《淮南子?时则训》:“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赤帝、炎帝、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旧时宜兴陶瓷业所祀火神,称为“南方火神菩萨”或“火德星君”。一般皆指炎帝。《神诞谱》六月二十三日载:“火德星君,为炎帝神农氏之灵,祀之为火神,以禳火灾”。旧时消防业、书坊业所祀火神为祝融。典当行业则供炎帝、祝融为火神。《左传?昭公十八年》:“禳灾于玄冥,回禄”。杜预注:“玄冥,水神,回禄,火神。”后世民间皆用回禄作为火灾代称。罗煊为《封神演义》中的火神。据载其曾在火龙岛修炼,自称“火龙岛焰中仙罗煊”。姜子牙发榜封神,封其为“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统率火部五位正神,巡察人间。旧时新疆一带的铸造业、煤业建有火神庙,供奉罗煊为祖师。华光,又称“华光大帝”、“华光天王”、“三眼灵耀”、“灵官马元帅”等,为民间普遍信仰的火神。相传华光乃是火之精灵,玉帝封其为“火部兵马大元帅”。曾收服五百火鸦,拥有风龙降火龙数条及火丹等法宝。唯真武大帝的北方壬癸之水是其克星(《南游记》载有其事)。我国南方于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华光大帝诞,民间、僧侣皆作“华光醮”,祈其安民保境。旧时搭棚业、武师、陶瓷业(景德镇地区)都供奉华光为祖师。金火圣母为河南禹县神?镇钧窑所祀的火神。相传乃是一位姑娘为能让其父按期烧出御用花瓶而舍身投窑,皇帝称其神圣,后世人祀之为司火之神,以祈烧瓷顺利。此外,旧时烟业、糕点业、陶瓷业(磁州一带的磁窑),也都供奉火神,但无具体所指。民间普遍以农历六月二十三日作为火神诞。旧时杭州多于此时举行“火神诞会”,演戏一月,以祀火神。 火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人类摆脱动物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人们永远崇敬火的发明者和管者。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火神及其神话。中国的火神有祝融、炎帝、回禄(又叫吴回),这三位是名气最大的,此外还有个管理火种的小火神,叫阏伯。在漫长的远古时期,平原上洪水泛滥,风沙蔽日,把宝贵的火种传留下来,阏伯上有很大功劳的。直到今天,每年正月初七,四方百姓都来这里朝拜,叫做“朝台”,形成盛大的庙会。 珞巴族原始崇拜神。在日常生活中,珞巴族认为火是神圣的。人病了用火祛除邪气,丧事中用火驱赶魔鬼。当房屋、大树、人畜被火烧后,他们认为这是得罪了火神,火神对人的惩罚。被火烧过的地方为鬼地,被火烧过的物品为鬼物, 人们从不敢轻易接近。因此,他们对火神极为崇拜。每当新米煮成第一餐饭时,主妇们首先将一部分米饭连同酒肉一起投入火塘,以示向火神供祭。平时一些家庭主妇也常用饭菜供祭火神。 一种比较古老的自然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发展为灶神信仰。辽宁民间较少有专门的火神庙,火神多供在乡村中的七圣祠、九圣祠中。七圣祠中,以火神为主,配以药王、虫王、苗王、牛王、马王、财神为七圣。九圣:五道、虫王、苗王、药王、马王、龙王、山神、土地、火神也,或以龙王居首,或以火神为主,因地而宜。九圣庙俗称为九圣祠,通常比土地庙稍大,其中神位有画像者,也有塑像者。城镇乡村到处都有七圣祠或九圣祠,它们有着掌管一地祸福的权威。每逢年节或朔望日,乡民皆往拜祭。20世纪50年代以前,如遇旱、涝、疫等自然灾害,当地村民还要演戏酬神,以求神灵保佑。现在,辽宁各地仍然流传着许多牛马报恩等内容的神话及传说。 民间也称“火帝”,是为人类发明和管理火种的神灵。人们认为火神曾帮助祖先驱逐野兽、发展生产,并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同时还给人类带来温暖和光明,因此,十分崇敬和感激火神。 旧时,北门外茶店口建有火神庙。玉皇阁、天后宫也曾设有火帝殿,供奉火帝。其形象极其凶恶,满面通红,两眉之间多一只眼。一共有8只手,分别持有剑、火轮、火球等不同的法器。在火帝塑像两旁还有4位站神,即火龙、避火猪、食火猴、围火虎。据说都是火帝的弟子。火龙全身盔甲,手持红蛇,面为白色;避火猪面目为猪形,蓝脸,着黑袍,头戴猪形帽子;食火猴尖嘴红腮,如同猴形,身着黄袍;围火虎为白色,一付武士装扮,头戴老虎帽。 民间平日对火帝没有特别的祭祀,常常敬而远之,只是在遭火灾之后才向火帝进香祈求火帝保佑。后来,火帝被民间引申为对灶神的崇拜,在普通百姓之家,灶神成为他们的居家保护神,有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的风俗。 旧时的民间组织―――水会和火会供奉火神,他们将火神看做行业的保护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火神信仰渐渐消退,至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彻底退出民间信仰民俗的舞台。 传说泰山东岳大帝的儿子为火神,执掌火烛。苏南祀宋代术士王灵官为火神。火神形象是红头发、红胡须、红面,极其威严。六月二十三为火神生日,到时民众到火神庙烧香,无锡祭火神,称“谢南方”,因南方朱雀尚红色,象征火神方位。在这天乡民们不吃荤,不饮酒,俗称“火神素”。如发生火灾,灭火之后必须到火神庙打醮酬神。南通在腊月办“火神会”,演木偶戏,演出结束谢幕时告诫人们注意防火,唱歌谣:“腊月河水兜底枯,蒸糕做馒喜悠悠,美酒喝得熏熏醉,勿忘火神堂屋坐。”常州无锡地区在冬至前后有“喊火烛”习俗,每夜有人手提一个倒写“火”字的灯笼,在各家门前走过,边敲竹梆边喊:“寒冬腊月,小心火烛,前门关关,后门撑撑,柴仓清清,水缸满满。”以提醒冬日防火。宜兴浇窑制陶,则将火神视为喜神、财神,在火神生日时(该地以正月十六为火神诞辰),陶区窑工们到火神庙烧香叩拜,并迎火神出巡。但往往遭到农区村民反对,怕火神经过村庄会带来火灾。 鄂伦春语中火神称为透欧博如坎。火神由妇女供奉。据说过去有个小孩,不慎烫了手,他的母亲因此而生气,用猎刀乱捅了一阵火。当晚,她做饭时,怎么也点不着火,第二天就搬家了。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同样也点不着火。她的妯娌告诉她,回到原来的住处看看有没有火。当她回到原处时,看见一堆火正在燃烧,旁边还坐着一位满脸是血的老太太。捅火的妇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把火神的脸给刺伤了。她赶紧跪在老太婆面前求饶。老太婆将她斥责了一顿,并说以后不许再这样捅火了,最后给她一堆火炭,她回家后才点燃了火。火神的供品是狍子,吃完祭祀的狍子肉后,要把骨头全部扔在火里焚烧。 鄂伦春语称火神为“托欧宝日坎”。因久居森林,对火神极为敬畏。对火神祭祀的仪式是每年正月初一日清晨,升起篝火,向火堆点香致祭,向火堆中扔肉洒酒,同时向火神祝祷,祈求赐福。来拜年的人,也要先叩拜火神,然后再向老人拜年。在平时吃饭时,也要先向火堆中敬献食品,然后才可以举筷吃喝。 除上述诸神外,鄂伦春人还崇信风神、雷神、雨神、虹神、青草神、树神等众多自然神。祭奉众神,祈望能为人赐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