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照田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照田财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汉族民间岁时习俗。亦称烧田财。长江口崇明岛上,每至元宵节,农家每户用竹竿高挑红灯,称为“天灯”,并用芦柴扎把,点火照田,故得名。以此祈求丰年。宋时江浙沪一带,每年夏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除夕,民间以此举进行驱傩活动。南宋范成大《吴郡志》:“是夕爆竹及傩,田间燃高炬,名照田蚕。岁节祭飨用,除夜祭毕,则复爆竹,焚苍术及辟瘟丹。”至清代,此俗又有祈秋收和宜蚕之意,时间也有提前或推后。清顾禄《清嘉录》:“村农以长竿燃灯,插田间云,祈有秋,焰高者稔,谓之‘照田财’”。方鹏《昆山志》:“岁朝或次日,束薪于长竿,为高炬,视火色赤白,以占水旱,争取余烬置床头,谓宜蚕,名‘照田蚕’。”《照田蚕》词:“乡村腊月二十五,长竿燃炬照南亩。近似云开森列星,远如风起飘流萤,今岁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农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夜阑风焰复西东,此占最吉余难同。不惟桑贱谷芄芄,芋疏无节菜无虫。”苏州地区此俗在元宵节后。《吴江县志》:“乡村之人,就田中立长竿,用藁条夹爆竹,缚其上,四旁金鼓声不绝,起自初更,至夜半,乃举火焚之,名曰:‘照田财’,黎里屯村为盛,盖类昔照田蚕之俗,云但在正月二十九夜。”四川东部,亦称照绝地蛮,时在夏历正月十五日夜。农人树灯于田间,插香烛于田坎四周,认为可免除虫害,祈望庄稼丰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