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云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云宗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以后流行于江南的佛教华严宗之一派。北宋大观年间西京(今河南洛阳)宝应寺僧清觉创立,因其居杭州白云庵,故名。清觉著《证宗论》、《三教编》、《十地歌》、《初学记》、《正行集》等,发挥《华严经》教义,立“十地三乘顿渐二教”之说。将修行果位分为十地(十阶):(1)须陀洹果,(2)斯陀含果,(3)阿那含果,(4)阿罗汉果,(5)辟支佛果,(6)远行地,(7)不动地,(8)善慧地,(9)法云地,(10)妙觉地。前四地为声闻乘,分别与初、二、三禅和四禅中十三梵天相当;第五地为缘觉乘,与四禅中之十八梵天相当;第六至第九地为菩萨乘,分别与四无色界相当;第十地为佛乘;又把后五地分别与般若、唯识、法华、禅、华严相配。认为前九地为渐教,第十地为顿教,称作“等觉大乘”。以《华严》教义为顿教佛乘;贬斥禅宗及《法华》等为未了之渐教,尤排斥禅宗。主张释儒道三教一致,重忠孝慈善。徒众晨昏诵经礼拜,躬耕自活,不荤酒,不娶妻,称“白云菜”,教团集会皆于夜间举行。本宗被当时佛教徒视为邪觉,颇受排斥。清觉因著《证宗论》被指为忤逆朝政,于政和六年(1116)发配南恩州(今广东阳江),四年后遇赦。清觉示寂后,门人政布、慧能等继续弘传,门徒益众。南宋嘉泰二年(1202),白云庵沈智元自称“道民”,上表乞寺额。朝臣斥为吃菜事魔、奸民植党、创立私庵、聋瞽愚俗,宁宗乃下诏毁禁,遂转入秘密活动。入元以后,一度为元廷承认,公开活动,自元成宗后,复遭禁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