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居易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白居易墓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白冢,在河南洛阳市龙门东山(香山)北端琵琶峰上。白居易死后即葬在这里。原有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诗人李商隐撰文、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时为宰相)书写的碑石及河南尹卢贞刻的《醉吟先生传》,立于墓侧,现已无存。其墓冢完好,为一直径十几米的圆形土冢,青砖围砌,墓顶青草离离,墓周翠柏环卫。墓前高竖一石碑,上刻“唐少傅白公墓”,为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河南学政汤右曾重建白居易墓时所立。墓前南侧,有清代河南太守赵于系所书之碑,曾有一白亭, 并由清学者王先谦撰《白亭记》。今白亭圮,《白亭记》碑藏龙门文物保管所。现墓巳整修一新,名曰“白园”,供游人凭吊游览。 位于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龙门东山北端的琵琶峰上。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名篇。他晚年好佛,时东都洛阳是佛教最为兴盛之区,故常驻足流连,并曾在香山(即龙门东山)购楼居住,称香山居士,留下了不少歌咏香山诗篇,死后亦葬于此。墓前立“唐少傅白公之墓”碑。琵琶峰顶松柏葱郁,景色清丽,在此可东眺嵩山,西瞰龙门桥,北顾邙山,南望龙门石窟群,是观景佳处。 唐代诗人白居易墓地。在河南洛阳市香山(东山)的琵琶峰上。白居易(772―846),字乐天,陕西渭南县人,出生于河南新郑县。唐代大诗人,累官至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任太子少傅,晚年寓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与香山寺僧如满为密友。在文学上倡导新乐府运动。诗作自然流畅,抨击政治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会昌六年(846)75岁时病逝,遗言葬如满墓塔之侧。琵琶峰,形似琵琶,墓前立“唐少傅白公之墓”碑,峰顶松柏葱郁,景色清丽。东眺嵩岳少室隐约可见,西瞰长桥卧波水平如镜,北顾邙山蜿蜒起伏,南望窟龛密似蜂巢,是龙门重点游览胜地。相传游人当时在墓前以酒祭奠致使冢前泥土常湿。现冢呈圆形,用青砖砌筑,四周有翠柏环护。近年又依山兴建松风亭、白亭、翠樾亭、道时书屋、乐天堂,总名白园,成为一座具有唐代风格的纪念园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