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监察御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监察御史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秦代置御史,掌监察郡政。汉代废。魏代有禁防御史。晋代于禁防御史外,又置检校御史,掌行马外事。北魏、北齐、北周沿置此官。隋代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唐代监察御史属御史台察院,掌分察百官、巡视州县、纠察狱讼、整肃朝仪、监军出使等。宋代因之。明、清两代废御史台,设都察院,下属有监察御史,分道负责纠察诸事。

官名。古代御史台属下的监察官吏。秦代以御史到地方执行监察任务,称“监御史”,汉废。晋置检校御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北魏太和末年,设监察侍御史,北齐称“检校侍御史”,北周沿置。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改称监察御史,共12人,炀帝时增至16人,掌出使检校。唐设监察御史15人,官秩正八品下,掌察院,其职责为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纠视刑狱、整肃朝仪、监军出使。监察御史还经常充任其他各类使官,如六察御使、黜陟使、监军御史、馆驿使等。唐代监察御史在御史台中品级最低,但任务最重,权力也最大,是唐代封建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工具。宋代监察御史掌分察尚书六部及朝廷其他各机构的事务,纠其谬误,大事奏劾,小事举正。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其对地方的监察主要由监察御史执行。明代将全国分为13监察区,每区称为道,各道由都察院派监察御史巡按地方,分别负责各道的监察工作,故监察御史名前常冠以所掌道名。清代分全国为15道监察区,各道设掌印监察御史、监察御史,官员人数各道不等,多者满、汉各3人,少则满、汉各1人,其职掌与明代大体相同并有所扩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