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社会地位及家庭财富的标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社会地位及家庭财富的标志

分类:【中国民俗】

自古以来,无论是哪一个民族,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的不同,其服饰往往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就贵州的各民族而言,这种以服饰来确定等级的习俗观念甚至曾经盛极一时。

居住在贵州的彝族就曾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其最稳定的社会等级有两个:一个是黑彝,一个是白彝,“贱白贵黑”在彝族社会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如在《彝族源流》一书中就有“白彝布摩穿白衣,黑彝布摩穿黑衣,红彝布摩穿红衣”等记载。又据清(道光)《大定府志》载,古代的黔西北一带彝族“男子剃髭而留髯,以青布束发,结髻向前如角状,短衣大领,袖长齐膝,腰系蓝裙。见酋长则披羊皮一方,以为礼敬。行则披毡、戴笠,大布缠脚,肿蹑革履”。并称“女子分发为二,应用青布缠之,髻如盘大,银作梅花以饰额。耳戴大环,垂至颈。长衣大领,袖、裙细摺无数,用布至三十余幅,下垂至足。……又有方袍,以诸色帛为细方块,绣花卉、鸟兽其上,连缀至方,二尺为一幅,方袍用数十幅为之。其为衣,前短后长,四周连缀,上开一孔,自头笼下,亦有裹。贫者用布,富者用帛,是袍也。加之诸衣之上,惟新妇于初至之三日,衣之以陪客,平时不用”。服饰的贵、贱之别,在彝族的等级制度社会中已得到充分的反映。

水城蟠龙一带布依族妇女服饰分五个等级,即特等、一、二、三、四等装。特等装是其中最华丽繁复的盛装。每套有八件,外两件用黑蓝缎子制作,内六件用自纺自染的细纱布做成。特等装的头饰最能显示着装者的富有。头上,将头发绾成高髻,上顶黑色丝帕(自养蚕抽丝,自织自染),插凤冠(布依族称“银花”),有的还戴银角。未婚或举行婚礼未坐家的少妇,额上还要箍戴银勒(用一条约一寸宽的白布钉上两行银泡泡,每行十二颗)。脖子上,戴琢满花纹的螺旋形银项圈。耳垂挂竹节形银耳环。胸前佩带两串银牌,每块宽约五分、长约一寸,上面镌有不同的花纹,如猎手射箭、农民扛锄、龙飞凤舞等等。框边有精致图案。每串有银牌八块,自颈部对称地佩于左右胸前。脚上穿绣花云钩满帮直鼻夹尖鞋,鞋帮用绸缎或自制布料制作。着装时,手里还提一块蜡染长帕。走起路来,裙裾飘摆,环佩叮当,显得婀娜多姿。二、三、四等装依次在用料、制作等方面稍微简单,因此,每个家庭女性都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制作衣服。

民国以前,贵州一些有权有势的汉族土豪及士绅也身着绸缎制成的长衫,以此显示其身价和地位。一些家庭富有的土司也可耳戴大银耳环、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以及以这些银饰物品的大小和多寡为荣,目的亦在于向人们展示其家境富有的程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5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