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祭水神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祭水神

分类:【传统文化】

傣族民间祭祀节日。流行于云南省傣族地区。节期在每年春耕前后,时间约为农历二、三月之交。傣族是我国种植水稻最早的民族之一。傣族生活在江河交错纵横的滇西、滇南,不论其经济生活还是文化习俗,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傣族向来十分重视人工水利灌溉,他们古老的民间谚语便说:“种田必须有水沟”,“先有水沟后有田”。所以,在开始春耕时,各家都要先把田间的水沟修好,并祭祀水神。祭祀活动在自家田头举行:立一根约4米高的竹竿或树枝,竿上挂一个装有糯米饭、芭蕉和蜡烛的竹筐,再挂两串鸡蛋壳和一条竹篾编的大鱼,象征谷粒饱满,丰产丰收。春耕、插秧及收割时,都从这里的田头开始,才会大吉大利。收割时的谷魂也要从此请回家。

傣族人认为,每家所种田地皆有“田头”,傣语叫“伙纳”。每年春耕开始时,必祭祀田头水神。祭祀时,先在田头选地插一丈多高的竹杆或树枝,上挂小竹箩,箩内供糯米饭、腊肉条、芭蕉,还挂上竹编的大鱼和两长串鸡蛋壳,以象征年年有余,谷粒丰满。犁田、栽秧、收割都要从这里开始,收割时要先把第一簇谷子作为谷魂送回谷仓。云南金平县四区一带哈尼族则把祭水神称为祭吴纠阿玛,每年农历二月择日进行。有的村子在井旁祭祀,有的在河沟边祭祀。井旁祭祀的,先搭一祭台,摆上两碗米、两碗酒、两碗茶,以一只公鸡、一只母鸡为牺牲,祈求水神保佑井水清洁,人畜饮用健康无病。在沟边祭祀,祭品通常是一公鸡一母鸡,有的也用一对羊, 目的是祈求灌田用水充足,庄稼茁壮成长。云南南部哈尼族祭水神又有不同。他们认为,是螃蟹在水里挖掘泉眼,才使村民有源源不断的饮水,因此每年夏历二月,要在泉(或井)边祭祀。祭时用篾片编织一只如簸箕大的螃蟹插入泉边,摆一供桌,上置米、酒、姜汤、蒜汁及鸡鸭肉作供品。祭毕,各取每份供品少量,装入碗中,倒入水里,其余供品当场食之。祭仪由两名村中长老、一名祭师主持,祭祀过程中严禁与挑水洗菜的人说话。

布依族和侗族均有此俗,只是祭祀的方式不一样。布依族是每年开秧门(插秧第一天)时,由主家带上酒菜,选择一块大田的进、出水口为祭祀点,燃香化纸,祈求水神让稻田肥水不断,不遭水灾。侗族是在新年初一,家家户户带着香烛纸钱到井边去,一边烧香化纸,一边祈求水神恩赐新的一年的饮用水。祭毕,挑一担新水回家,以示新的一年到来。

旧时渔业者崇信龙王、水神。对水上神灵敬奉祭祀,一在春节,二在开湖捕捞时。春节敬奉,除了摆上香炉、供品外,还要燃上灯火。湖北民谚云:“驾船佬,遇过年,灯火三处旗三面”;“主舱烧香点神灯,桅舱点燃香油灯,桅顶挂个泡皮灯”。洪湖地区习俗,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要在渔船船头的岸边插三炷香,燃放鞭炮敬奉。开湖捕捞时的祭祀,渔民们往往组织在一起,在船上摆上猪头、羊肉、果品、香炉,燃放鞭炮,集体作揖下跪膜拜,祈祷神灵保佑,获得捕捞丰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