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粽子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粽子

分类:【传统文化】

古称“角黍”。汉、布依等族端午节传统食品。流行全国。始于1700年前。传说由人民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主要以糯米为主。佐料有豆沙、枣泥、什锦果浆等糊状馅类;有火腿、咸肉、鲜肉、鸡蛋、虾仁、干贝等块馅类;也有赤豆、银杏、桃仁、芝麻、栗子、花生等豆果馅类。其制法:以竹叶、苇叶等包裹馅料,煮熟即可。以凉食为主,也有热食、炸食的。形状多样,有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等。

古又称角黍,是中国传统端午节的节日食品。据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我国古代在端午节和夏至这两个节日的头一天,“都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裹黏黍一名‘粽’――曰‘角黍’”。周处记述了1700多年前我国人民为纪念屈原而制作和食用粽子的情况。端午食粽的风俗普及我国南北,同时还流传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国。现在我国传统粽子的品种丰富多彩,南方苏式粽和广式粽最著名。苏式主要品种有白米粽、赤豆粽、鲜肉粽、豆沙粽、火腿粽;广式主要品种有碱水粽、烧鸭粽、猪油豆沙粽、叉烧蛋黄粽、鲜肉蛋黄粽、椰茸粽。包裹式样有“小脚粽”、“枕头粽”、“四角粽”、“五角粽”,最大的广式粽重达一斤。北方粽以黄米红枣为代表,包裹也有三角、四角等多种形状。著名品种有“珍珠裹玛瑙”等。粽子在日本《新撰字镜》等古籍已有记载。古代日本称粽子为“茅卷”,是先把糯米或粘米放在灰汁中浸泡,然后用屉叶(一种矮竹叶)或菰叶包裹蒸熟。这与我国古籍记载的粽子制法基本上是一致的。粽子传入日本后,也逐渐发展出许多种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粽子。

古称“角黍”。为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俗称端阳节) 食俗。南北朝时,有食粽以纪念屈原之说,即端午日,楚人 “取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屈原)”。粽子,始于汉代。许慎 《说文解字》曰: “粽,芦叶裹米也。” 晋周处 《风土记》: 端五,“以菰叶裹粘米,以粟枣灰汁煮,令熟,节日食”。这种包裹法取阴阳相包、不相分散之意。南朝梁时又有 “筒粽”。唐宋时,粽子花样迭出,争奇斗艳。唐明皇有“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的诗句。端午节有 “角黍之秋”之称。宫中有 “粉团角黍”,盛于金盘之中,再以小角制成纤细之弓弩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奖食。宋代粽子因形状相异,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骓粽、九子粽等多种。粽子做法,精巧之极,故又称“巧粽”。皇帝把巧粽加上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五色珠儿、银样鼓儿等结成“经筒符袋”,赐给内廷后妃、宰相和亲王。有的甚至把粽子做成楼台亭阁、车马之类巧状。元代粽子有两种做法: 一是先把糯米淘净,杂以枣、栗、柿干、银杏、赤豆,再用菰叶或箬 (rao) 叶包裹蒸之。一是将艾叶和米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包裹成粽子,用稻柴灰淋汁煮,也可用少许石灰煮,如此菰叶香郁,故又有 “艾香粽子” 之称。明朝宫中有端午赐百官食粽子之举。据史玄 《旧京遗事》 载: 粽子“一费可七百金。食时助以酒脯,取沾赍而毕。诸臣享会之后,长街以?余纳?筐篮,与其官长矜宠御路,自皇极门至长安街,马归洋洋,寻续不断”。清宫仍称粽子为“?木饺”,诗云: “角黍犹沿椴木名,筵前捅酒注?罂。花糕醯酱皆苏造,食谱当年御制成”。端午,御膳中必进粽子: 还有龙舟竞渡,于瀛台赐宴王公大臣,宴间进粽子。民间粽子食俗相沿至今。

端午节传统食品。端午食粽之风,魏晋时已很流行,至宋更盛,其制作亦更精致奇巧。吴氏《中馈录》载:“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其形制甚多,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九子粽等。每逢端午,市场争售,士庶之家皆备,“市人门首,各设大盆,杂植艾蒲葵花,上挂五色纸钱,排?果粽,虽贫者亦然”(宋周密《武林旧事?端午》)。临安居民还将粽子扎凑成楼阁、亭子、车船形状,争奇竞巧。

端午节的传统风味食品。粽子的起源很早,相传与纪念屈原有关。《续齐谐记》:“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粽子一般用新鲜芦苇叶(用水煮过、冷水漂过)包上淘洗干净的糯米,用细索线扎成四角形,一个个像四角菱果。一般10个为一提。放进锅里加清水浸没,煮熟后捞出用冷水浸泡,吃时解绳去叶,盛于盘中,撒上白糖。特点是芦苇叶独特的清香渗进糯米之中,特别鲜嫩可口。

五月端阳的特色民俗食物是鸡蛋、粽子。在乡间,临近五月端午节,都要攒鸡蛋,家里养的鸡下蛋不能吃,要留到五月端午节吃,认为五月端午节的鸡蛋,能除病灾。五月节这天,要煮一盆一盆的鸡蛋。孩子早晨睡懒觉,没睡醒,便在枕边放鸡蛋,孩子一醒,便拿起鸡蛋,使孩子脸蛋要碰到鸡蛋,认为鸡蛋能滚去病。五月端午节,家家做粽子,粽子的馅很讲究,有枣泥的、果脯的、海鲜的、肉丁的,还有特意加艾叶的,亲友们互相赠送,街上也有专门叫卖的:“甜粽子哎……”“香粽子哟!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