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舞鲍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舞鲍老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舞蹈节目。鲍老原为傀儡戏中的人物,宋杨亿《傀儡》诗有“鲍老当年笑郭郎,笑他舞袖太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觉郎当舞袖长”之句。后舞蹈者有模拟傀儡戏的,市井舞队所演节目即有“傀儡”一目,模拟鲍老动作而舞,遂成为舞蹈节目之一。宋周密《武林旧事》记舞队节目即有《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等名目。《西湖老人繁胜录》亦载:“福建鲍老一社有三百余人,川鲍老亦有一百余人。”可见其流行之广。此舞主要通过夸张的动作以表现鲍老的滑稽可笑。《水浒传》第三十三回写宋江遇社火队扮演杂戏,“那跳鲍老的,身躯扭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鲍老”的舞法后来形成一定的程式。宋周密《癸辛杂识?德寿宫舞谱》称:“鲍老掇:对窠、方胜、齐收、舞头、舞尾、呈手、关卖。”此舞在后世仍颇流行。明朱有?《诚斋乐府》曾载:“天棚乐,响云霓,鲍老街前舞,鬼神见惊人”;“一壁厢舞鲍老,仕女每打扮的清标”。 宋元明民间舞蹈。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戴面具的舞蹈,模彷傀儡,动作滑稽可笑,在宋代民间舞队中是很受欢迎的一种,故多有诗人吟咏,杨大年《傀儡》诗云:“鲍老当年笑郭郎,笑他舞袖大郎当,若教鲍老当筵舞,转觉郎北舞袖长。”说明“鲍老舞”可以在庭堂筵会表演。但更多的是在街头和节庆时候露天表演。《舞鲍老》种类很多,有“大小斫刀鲍老”,“交衮鲍老”等,据《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当时在杭州灯节组织的《舞鲍老》队,还有按地区风格组织的,有“福建鲍老”、“川鲍老”等,人数有百人至三百人不等。《水浒全传》第三十三回生动记叙了宋江看社火的情景:“那舞鲍老的,身躯扭得村村势势的,宋江看了,呵呵大笑。”明代仍有流行朱有?《黄钟醉花阴》散套:“鲍老当街舞,神鬼见人惊”,《双调新水令》散套:“一壁厢舞鲍老,仕女每打扮的清标”。鲍老舞显然有一定的程式规范,并有舞谱记录,宋《德寿宫舞谱》就有“鲍老缀”一种。它对戏曲亦相当影响,昆曲有“鲍老催”曲牌。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