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芍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芍陂

分类:【传统文化】

我国最早大型水库。隋唐以后又称安丰塘。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水利工程。位于寿春县(今安徽寿县南),因引?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得名。公元前六世纪末由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筑。其设计恰当利用东、南、西三面较高而北面低洼地形特点,因势筑成。“陂有五门,吐纳川流”(《水经注?肥水注》)。“陂经百里,灌田万顷”(《后汉书?王景传》李贤注)。汉以来又陆续兴建许多闸门之类设施,塘堤四周36道门,72道涵。形成周长120多里蓄水库。宋元以后渐湮没,今安丰塘为其残存部分。

又称龙泉陂、勺陂、期思塘,今安丰塘即其残存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最著名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位于今安徽省寿县安丰城南。相传是春秋时楚庄王(前613~前591)令尹孙叔敖率民开凿(一说是公元前241年以后由楚大夫子思建)。此项筑堤汇水工程是将西到六安龙穴山,东到凤阳横石山,东南到龙池山这一片丘陵山区的水,在低洼之处汇集起来,建成一个很大的人工水库。因引淠水经白芍亭东积成湖而得名。设水门五座以控制蓄池:东北为井门,经过芍陂渎可与肥水相通;西北门,可通香门陂;西南一门,为豪水、断神水入陂之处;北有一门,一经芍陂渎通肥水,一经羊头溪水、熨湖、会烽水渎通肥水。其中西南一门为给水之途,其余四门均供排水之用。汉以后迭加整修。东汉建初八年(83)王景首次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治,修建草土混合桩坝及纵横排列的叠梁坝,可以滚水、控制放水水量。曹魏时,邓艾在芍陂旁又修水陂五十余所,此时,芍陂工程已有岁修制度。大约在隋开皇十年(590),赵

在堤塘上修筑36座引水闸门。至南宋,陂周回324里,灌田万顷,为当时全国主要屯田区之一。

古代淮水流域著名的水利工程。建于春秋中期的楚国。在今安徽寿县南,坐落于龙穴山北麓。在?水和岗地之间有沟涧溪流冲刷而成的积水洼地,在洼地西缘,自南至北折而东,修筑弧形长堤,围成一个人工陂湖。陂有五门,吐纳川流,控制蓄泄,较好地发挥滞洪、灌溉以及济水通运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它是巧妙利用有利地形,兴办农田水利的一个杰作。相传此陂即期思陂,系春秋楚相孙叔敖所造,不可信。陂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后《水经注》等对其源流、规模、工程设施及水利效益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自东汉至唐,王景、邓艾等屡经修浚,陂周至二、三百里,灌田至近万余顷。隋唐后以陂在安丰县境内,又名安丰塘。宋元后渐就堙废,今安丰塘即其残存的一部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