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茂陵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茂陵分类:【传统文化】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是咸阳原上西汉帝陵中最西的一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兴平县南位乡策村。之所以称为茂陵,是因为所在地汉代为槐里县之茂乡。由于武帝陵在其合葬的李夫人墓之东,也称为“东陵”。此陵在西汉帝王陵中是修建时间最长的一个,共修了53年。茂陵封土高46.5米,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底部边长230米,顶部边长40米。陵园平面为方形,边长430米,墙基宽5.8米,陵园四面中央各辟一门,各门距陵墓封土均为百米左右,门外置双阙。茂陵地宫中的随葬品是极为丰富的,葬时,陪葬品已多得放不进去。据《汉书?贡禹传》载:“武帝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到西汉末年农民起义时,起义军士搬走陵内随葬品,搬了几十天,但陵中物不能减半。茂陵附近的建筑遗址主要分布于茂陵东南部。白鹤馆遗址是其中之一,此地现存夯台基址一处,东西53米,南北41米,高5米。东南350米的“压石冢”遗址,可能是白鹤馆中一座重要的高台建筑,底部东西83米,南北70米,高12米。在白鹤馆遗址东部,茂陵东南1公里处,有一瓦渣沟带,曾出土琉璃璧、玉铺首、画像砖和各种文字瓦当。画像砖的纹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有十二字的文字瓦当,面径19.3厘米,文字为“与民世世、天地相方、永安正中”。上述物件可能为茂陵寝园中的建筑遗物。茂陵的陪葬墓很多,主要有卫青、平阳公主、霍去病、金日 、霍光、董仲舒、公孙弘、李延年、上官安、上官杰等。 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兴平县南位乡茂陵村,东距咸阳市仅9公里。茂陵是西汉诸陵中最大,修建时间最长,埋葬的珍宝最多的一座。该地西汉时为槐里县的茂县,故名。《关中记》载:“汉诸陵皆高12丈,方一百二十步,惟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实测陵高46.5米,边长240米,为覆斗形。相传,茂陵修建历时五十三年,以全国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用之建陵,可见耗资之大。陵园呈方形,东西城垣430.87米,南北414.87米,墙基宽5.8米。除陵墓周围有臣僚及大批高官豪门们居住的园宅外,陵园内还建有用于祭祀的便殿、寝殿和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当时有五千人在此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并设置了陵令、属官、园长、门吏等职。茂陵原来建筑早已不存,唯地面常发现西汉瓦当,空心砖等建筑材料。1981年5月,在茂陵东侧出土鎏金铜马、鎏金竹节熏炉等珍贵文物200余件。茂陵周围陪葬墓有霍去病、李夫人、卫青、霍光等人的坟墓。1978年,在距茂陵以东数百米处的霍去病墓所在地建立茂陵博物馆。唐代诗人李白曾写道:“乐游塬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南位乡茂陵村。刘彻(前156―前87),汉景帝之子,在位54年。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茂陵是西汉诸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营建时间达53年之久。因其地原属槐里县的茂乡,故名为茂陵。陵冢为正方覆斗形,高46.5米,底边东西长231米,南北长234米。据史载,茂陵殉葬品极为丰富,除金银珠宝外,还?有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等,“凡百九十物”,又“皆以后宫女置于陵园。”其生前所阅简册、所喜玩物等均葬入墓中,墓室塞满,不复容物。陵园分内外二城,环以围墙,四面正中辟门。墙东西长431米,南北宽415米,墙基宽达5.8米。陵园四周为嫔妃、宫女、功臣贵戚陪葬墓群。其中有卫青、霍光、霍去病、金日等墓。 1981年在陵东陪葬墓中出土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提链铜暖炉等文物230余件,均为罕见艺术珍品。其他文物如青玉兽面纹铺首、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及刻有“嘉气招降”、“道德顺序”字纹瓦当、龙虎纹空心砖等出土数量甚多。现建有茂陵博物馆,展出文物数百件。唐人李商隐、韩?等有咏茂陵诗。 汉武帝刘彻墓。在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该地西汉时为槐里县茂乡,故名。始建于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历时53年始竣工,规模在西汉帝王墓中最大,埋葬的珍奇宝物也极多。相传武帝身穿的金镂玉衣及玉箱、玉杖和所读的杂经30余卷,亦在其中。陵园东西墙垣430.87米,南北414.87米,陵高46.5米,有“周回三里”之称。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20多座。近年,陵东侧出土鎏金铜马、鎏金鎏银竹节熏炉等珍贵文物200多件。1978年在霍去病墓所在地还建立茂陵博物馆。馆内陈列的一组大型石刻是汉代石刻艺术中的珍品,石刻主题鲜明,以风格浑厚和高度概括手法而闻名于世,它表现了西汉全盛时期的宏大气魄和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