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分类:【风俗文化】 格蚩尤老、格炎尤老来筑城,城池转了九道弯才围周,城内九条街相连; 城墙用石头垒,城门用石条砌; 城门像一只狮子,门楼上设有蚩尤老的位置,武城、梨城里里外外亮晶。格炎尤老、格蚩尤老,把城里城外的好形象,绣制成一张张的背牌,让男男女女披在在身上,像高楼大厦的瓦房,让老人看了个个想,让小孩看了人人念。 你或许要问这首苗族古歌不是写他们的祖先蚩尤修建城池的吗?怎与服饰有关?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 仔细读歌词“绣制成一张张的背牌,让男男女女披在身上”,可看出这首歌是诉说苗族背牌上“城池”图案来历的。 背牌是背部装饰件,苗族管它叫“劳搓”,横长方形,工艺以刺绣为主,兼用蜡染、挑花、编织,纹饰主要有菱形纹、矩尺纹、凸字纹、云雷纹等。这些纹样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座古代城池平面图,据说那城池就是他们的祖先蚩尤修建的“武城”和“梨城”。纹样中有街道,有城门,有角楼,有蚩尤的位置,还有守兵,正如歌词中所写“城池转了九道弯才围周,城内九条街相连城墙用石头垒,城门用石条砌; 城门像一只狮子,门楼上设有蚩尤老的位置”。而“让老人看了个个想,让小孩看了人人念”更把苗人在背牌上绣“城池”图案的目的表述得清清楚楚: 是为了告诫后人不要忘记祖先建立家园的不易,要时时刻刻想着祖先、念着祖先。 当然,并不是所有苗人背牌上都是表征城池的图案的,如黑花苗和红花苗的背牌上还常常装饰圆形银花和海贝,而位于贵阳市东南端高坡苗族妇女背牌上的纹样则像一个大大的印章。也正因为其服饰的这一独特特点,这一苗族支系被称为“背牌苗”。传说,背牌苗的祖先在春秋时期是楚国掌管打印的掌印官,千百年后的子孙为传承祖先的荣耀,便将它深深的烙印在背上,让世世代代沿袭下去。 在高坡苗族还有“射背牌”的民俗活动。男女相亲相爱,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结合,按照祖规要“射背牌”。届时,女方把精心绣制的背牌挂在墙上,男方用箭射穿。然后,由男方珍藏这块射过的背牌,死后作为陪葬,枕于头下,意为今生今世无缘,到另外一个世界再见。 中国人就是聪明,用手绣的背牌纪念他们的先祖,用射背牌的仪式纪念一段至真至诚却只能永远埋藏心底的爱情。 背牌这“后视世界”,不仅记载着历史,更承载着苗家人质朴淳真的感情。 脸带桃花心带笑,手拈花针布上挑。金线绣来银线织,绣条彩带系郎腰。牵来彩虹作丝线,摘朵红霞当花描。绣成搭在肩膀上,引得黄莺下柳条。白云见了羞红脸,蜜蜂见了把翅摇。千针绣出女儿心,万线挑出鸳鸯鸟。 这是流行于黔北地区的苗族民歌《绣腰带歌》。 绣是苗族女子的必须“功课”,苗家女子几乎个个都善刺绣。平绣、盘绣、挑绣样样全能。这首民歌就真实地记录了苗族女子为心上人挑绣花腰带的情景。歌词中不但有情态描写“脸带桃花心带笑,手拈花针布上挑”、“牵来彩虹作丝线,摘朵红霞当花描”,还诉说了腰带的主要用途“系郎腰”,而且对绣上进行了评价“引得黄莺下柳条。白云见了羞红脸,蜜蜂见了把翅摇”。当然,最重要的是对这腰带承载的感情意义作了精辟总结: “千针绣出女儿心,万线挑出鸳鸯鸟。” 在苗族社会中男女可自由相爱,女性的爱情理想不会受到任何干涉和压抑。这样的环境使她们在情感的表达上显得十分大胆、热烈、自由。这种情感作为一股动力,激发苗族女性努力地领会传统服饰的韵味,服饰便成了寄托思想感情、美好愿望的理想表达方式,即如歌中所唱“千针绣出女儿心,万线挑出鸳鸯鸟”。 她的花衣呀,金鸡的彩毛比不上。她的百褶裙呀,只有菌子才相像。那清悠悠的百褶裙呀,密密层层的裙褶。闪闪跳动的裙脚,花花绿绿的裙带。头上插满银花,银鞋光闪闪。头发壳像青丝,手上八十对圈子。项圈大像碓杆…… 这是苗族民歌中一首被称为最美丽的歌《仰阿莎》,歌中充满了对女主人公仰阿莎的赞美之情,赞美她什么呢?赞美她的服饰非常漂亮,赞美她很懂得打扮自己。 苗族女性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主要载体。歌中“她的花衣呀,金鸡的彩毛比不上”是苗族“好五色衣服”的传统的反映。但凡了解一点苗族服饰文化的都晓得苗族女性的衣裙颜色主要是红、蓝、黄、白、黑五种,是典型的“五色”衣服。然后她们还要再在这五彩的上面施加各种装饰。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著名诗句“五溪衣裳共云天”,就盛赞了苗族服饰可与天上彩云相媲美。 苗族分布较广,支系众多,而且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的不同,服饰有明显的地域差异、身份差异。然而尽管有差异,百褶裙却是苗族女性普遍穿着的,而裙子上的彩色线条则是独具民族文化的。因为在苗族服饰中它们不是简简单单的彩色线条,而是一条条河流、一条条山路的化身。歌中的女主人公就穿着有“密密层层的裙褶”的百褶裙,而且裙子上还有“花花绿绿的裙带”。 女主人公除了穿花衣、百褶裙外,还“头上插满银花,银鞋光闪闪。头发壳像青丝,手上八十对圈子。项圈大像碓杆……”,这恰恰反映了苗族人喜戴银饰的习俗。苗族的银饰有银冠、银角、银发簪、银为帕、银花、项圈、压领、耳环、手镯等,另外,在衣服的胸、肩、背部和衣裙下摆、边角、袖口上还常常缝缀各种银饰物。在苗族人眼里,银饰不仅是可避邪的神物,更可给人带来吉祥幸福,而且银饰同时也是财富的象征。所以,苗家少女全身上下的佩饰清一色都是银饰,特别是盛装时,从头到脚的银饰品会重达十多公斤。 花衣、百褶裙,还有那拒绝珠光宝气的银饰,苗族服饰无时无处不向世人昭示: 我们是苗族,我们来自长江之畔; 我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苗族人倾其心血去绣、去染、用智慧去打造一件件精美的苗族饰品、用心去展示他们的情结,也正因此才铸就了优秀的、民族特色极强的苗族服饰文化。 ……照田地的样子做条裙子穿,把江普的瓦房绣在衣裳上。我可爱的家乡江普呀,绣上花衣裙永远叫子孙怀念。 这是一首描写苗族人服饰图案的民歌。歌中唱出生活在江普地区的苗族妇女不仅把田地绣在裙子上,还把家乡的瓦房也绣在衣服上,她们恨不得把家乡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都绣在衣裳上。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这样去做呢?歌中给出了明确答案: “绣上花衣裙永远叫子孙怀念”。 没想到吧,那漂亮的图案,不仅是苗家妇女劳动智慧的结晶,更表现出苗族人民对历史、故土的回忆与缅怀之情。那不是普普通通的图案,它们凝聚着苗人巨大的心理内涵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确切地说,它们是一种社会历史意识沉淀,是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也正是由于它们的加入奠定了中国服饰文化的博大精深。 苗族人的服饰图案非常有特色,不同的支系,图案各异。他们有的在花衣的披肩和褶裙沿上绣上两道彩色镶边的横道花纹,以象征黄河与长江,而且在两道花纹中还绣上山林、田园、牛羊、村庄和人们劳动生活的情景。 有的还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