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见面礼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见面礼

分类:【传统文化】

初次见面时赠送的礼物。古时,探望或拜访长辈、亲友时特别讲究行此礼节,名“执挚”、“执贽”。《仪礼?士相见礼》:“士相见之礼,贽。冬用雉,夏用乃。”注:“贽,所贽以至者。君子见于所尊敬,必执挚以将其厚意焉。”不同地位的人,该送何种礼物都是确定的。现今人们所携带的礼物多为土特产品或生活用品。见面礼可以是钱币,也可以是书籍、文章、高级服装和金银首饰等。接受者不得以原物赠回,否则会被认为有断绝往来的意思。若愿回赠,须更换其他物品。又多指长辈送给晚辈钱物,如婆婆给刚进门的媳妇等。向新生婴孩送见面礼,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一种普遍习俗。

维吾尔族一贯尊重师长、尊敬老人,热心公共事业、支持帮助他人,同乡亲、邻里和睦相处,遵循礼仪,以不侵占他人财物、珍惜友情、不做乡里乡亲所厌恶的事为每一个维吾尔人应具备的美好品德。热情好客、尊老爱幼、礼貌待人、乐于助人更是维吾尔族的传统美德。按习惯,维吾尔人见面时,把右手放在左胸前,点头、鞠躬,并说“萨拉木里坤”(意思是“祝福”);如遇到长者,则把双手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妇女见面时,互相拥抱,挨一下右脸面,并说“萨拉木”。年轻人见面,大家都施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老年人见面,有时握手后还作“都瓦”。

哈萨克人对人热情而有礼貌,与人见面时,都要伸出双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并说“萨拉木里坤”,同时还要问候几个“阿曼”(意思是“平安”)。妇女见面时,一般是点头、问候,若长时间没见面就要拥抱。

回族是一个非常讲究礼貌的民族。晚辈见了长辈要问安,年岁相近的人见了面互相问好。年轻人在路上遇到长辈,要谦恭礼让,待长辈先行后,自己再走。

柯尔克孜族热情好客,崇尚团结和睦、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柯尔克孜族对老人非常尊敬,见到老人要行礼问候;如果是骑马相逢,要下马向老人行礼;进门时,请老人先进;吃饭时,先向老人敬茶,并请老人先吃。如有民事纠纷,也请老人调解,遵从老人的意见。

维吾尔族人见面礼(艾里肯摄)

新疆蒙古族有句俗语:“人必须要有礼貌,牲畜才不懂道德。”蒙古族人见面必须互致问候,对于主动问候并能说上三句完整、吉祥问候语的人,人们会说他知情达理。在骑马或行走时,要互相让路;骑马经过艾勒(村落)和蒙古包时要慢行;遇有畜群,要从畜群旁绕道而过。

锡伯族十分重视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遇到老人,骑马、乘车者要下来让道于一旁或上去“打千”行礼。男子“打千”,左腿向前走一步,双腿下曲,双手扶左膝;妇女则将双手放在腰际,向下一蹲,等老人应声后方可离去。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磕头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新疆俄罗斯族注重礼节。俄罗斯族见面时要行鞠躬礼或握手礼,亲友见面时要拥抱,亲吻面额。同时有见面问好的习惯。

塔吉克族是一个好客多礼的民族,其礼节质朴亲切。塔吉克族两人相见时先握手,然后俯身互吻握着的手背。孩子们每天早晨要对父母行吻手礼。男子见面时行吻手礼或拥抱。女子见面时,长辈吻晚辈的眼或额,晚辈吻长辈的手心,平辈互吻面颊。

乌孜别克族重礼节,尊重客人、尊敬老人。乌孜别克人见面时,总是热情问候。男子见面,右手放在左胸前,点头鞠躬,然后握手并致问候;女子见面,双手放胸前,鞠躬问候后并拥抱。

塔塔尔族重视礼仪,与客人、亲朋好友见面时要握手问候,妇女多握双手。

新疆满族尊老敬上,崇尚礼节。满族人见面时彼此要行礼,平时男子行“抱见礼”、“擦肩礼”;女子行“拉手礼”、“举手礼”。晚辈见了长辈,要行“问安”、“请安”、“打千”礼。亲友相见,行抱腰见面礼。过年时,要向父母及老人行“叩头礼”。现在满族人的见面礼节已从简,晚辈见长辈以鞠躬礼居多,平辈以握手礼为常。

重礼貌、讲道德、尊老扶幼、友爱互助是新疆达斡尔族的传统美德。达斡尔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良好的礼仪习惯。在社交生活中,很讲究礼貌,参加公众集会或仪式时非常注意衣冠的整洁。在各种场合老人都受到尊敬,老人进屋,在座的人要起立让坐;就餐时,第一碗饭要端给年岁最大的人;年轻人要向长者请安行礼。平辈互相见面时,要握手问好。

客家人的问答礼仪客家人非常讲究文明礼貌。在日常的往来中,见面时以问答为先,问者尊,答者谦。

问人姓氏曰:“先生贵姓?”或曰:“先生尊姓(或高姓)?”答:“免贵,小姓菖(或敝姓菖)。”

问人名字曰:“先生大号?”、“尊字?”答曰:“贱名菖菖”或“家名菖菖”或“小字菖菖”。

问人居所曰:“尊府何处?”答曰:“草舍(舍下)在菖菖。”

问人年纪曰:“贵庚?”“高寿几何?”答曰“菖菖生人”(菖菖指干支纪年,如“甲子生人”)或“虚度菖菖”。也有答“生肖”的,如“生年属虎”。新俗可以直接回答几岁。

问人父母尊称为“令尊”、“令堂”;自称父母为“家父”、“家母”或“家严”、“家慈”。

问人兄弟尊称为“令兄”、“令弟”或“令昆仲”;自称兄为“家兄”或“胞兄”,弟为“舍弟”、“胞弟”。

问人姊妹尊称为“令姊”、“令妹”;自称为“胞姊”、“家姊”、“胞妹”、“舍妹”。

问人子女,称为“令郎”、“令爱”;自称子女为“犬子”、“犬女”或“小子”、“小女”。

问人丈夫称为“尊先生”,自称为“敝外子”,或俗称“我男人”、“当家的”;新俗称“我爱人”。

问人妻子称为“尊夫人”、“贤内助”或“嫂夫人”,自称妻子为“敝内人”、“敝内子”或“贱内”、“拙荆”。俗称“伢(我的)妇人家”,新俗称“我爱人”。

对不认识的人,通常尊称“阁下”、“先生”、“师傅”、“老兄”、“老表”(江西)、“老伯”、“阿姨”、“大姐”、“小姐”。可视年龄、性别、身份不同而区别。一般自称为“小弟”。

一般礼节,问人者以尊称,答人者以谦对。答者如又问对方,则说“转请”。对方则应以谦词答对。客家人从古至今因袭此风,全出于文明礼貌。但是,如果不看对象,不分老少、雅俗,一律要求以此对答,就可能产生许多笑语。古语云“入乡随俗、看人问话”,是为至理。

广州人叩手指礼节对于广州人来说,叩手指礼节是最为常见的。不论是在茶楼酒肆,还是走家串户,只要主人端出茶壶、茶盅给你倒茶时,你便会马上给主人一个叩手指礼―――手指轻轻地敲击茶几,以示感谢。但叩手指表示什么意思呢?有人认为,叩手指是请人把茶或酒继续倒下去的示意。其实,这是误会。这种礼节流行于广州、香港、澳门及广东的沿海地区。同桌就餐或饮茶,无论谁给对方斟茶或倒酒时,他们立即会用几个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打,以示感谢。到底多少个手指为宜?有两个手指,也有两个手指以上,很少用一只手指的,但也有人说,一只手指是表示自己是单身汉。

叩手指礼节的来源。据说是从叩头礼演化而来的,叩指头即表示叩头。一些长辈对叩头这个礼节是比较熟悉的。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为臣者要给君皇叩头,为子者要给父请安叩头,为妻者要给为夫者叩头侍候,奴仆给主人叩头,下级给上级叩头,善男信女要给神灵叩头等等。但现在的叩手指礼则表示一种尊敬,既方便又实用。最早的叩手指礼是比较讲究的,必须屈手握空拳,叩手指关节。后来才渐渐演化到现在的只弯其手指而叩其指尖了。近些年来,一些烟民在别人给他点烟时,也活用了叩手指这一礼节,在别人手上用指尖点点,以示感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