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观音、城隍、土地、灶君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观音、城隍、土地、灶君

分类:【地域文化】

玉皇、观音本是道、佛之神,但齐鲁民间,不信佛、不信道的芸芸众生,无不信仰玉皇、观音。特别是有灾、有难、有所欲求而无能为力的时候,就信起玉皇大帝和观音菩萨来,跑到道观或寺庙当中,求玉皇或观音赐福、添寿、赠财、送子、去痛、除灾等等。有的七八十岁的小脚老太太不怕艰辛,千里跋涉,然后一寸寸地爬上泰山去烧香许愿、那么虔诚痴迷,但却不是佛、道信徒。他(她)们根本不知道玉皇和观音的来历和教派属性,只是出于一种盲目信仰。

“城隍”本是道教神,是用来护卫城池的。后来统治者提倡在府州城里盖城隍庙祭祀,于是成为民间普遍供奉的神,齐鲁每县都有城隍庙,认为城隍是护卫城池,也是主管一城一切的神,能秉权生死,立降祸福。州、府、县官上任,必先去参拜城隍。明代以后,城隍又成了兼管治理孤魂冤鬼的冥官,每年至清明和阴历十月一日都要出巡,举行盛大出巡仪式。

“土地”更为普遍,每村必有土地庙。土地由社神演化而来。社神又称社翁,是男性老人,故称“土地爷爷”。他原来是管田地和农业的神,故“土地庙”又叫“土谷祠”,每阴历二月二祭之。但后来土地又兼管一村冥政,为城隍手下的行政官,负责收容、押送新死的鬼魂上“西天”。故土地庙内除塑有“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像外,庙门两边还有手持勾魂牌和锁链、面目凶恶的小鬼。故人们除于“二月二”致祭外,每遇天旱祈雨、社祭和死人送葬等都到土地庙前举行仪式,意为托土地爷去办这些事情。

“灶君”,也称灶神、灶王、灶王爷、东厨司命等,是民间信仰比城隍、土地更为普遍的神,每家灶间壁上都供有一张灶王像,称为灶奠。灶神,原是古代的五祀之一,其姓名众说不一。最常见的说法是与玉皇大帝联宗,姓张,称张灶王,是玉帝派来每家每户做监察工作的,每年年底要上天庭去汇报一次。过小年辞灶,就是欢送灶王爷上天庭的仪式。古代祭灶在夏天,汉代以后改为腊月,逐步定为腊月二十四日。近代齐鲁地区祭灶――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日晚上。

祭灶是严肃的。因为灶王是玉帝的钦差,汇报好坏有关一家人的吉凶。所以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在灶前摆供烧香纸,口中还要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恐灶王言多有失,在玉帝面前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为了保险,还是不让他多说为好,于是供品中离不开糖瓜,为的是粘住灶王的口,使之张不开,说不出话来。“灶奠”是民间木版粗纸印刷,技术原始。灶码头上印有一年大小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有的还印有财神或太岁等神的方位。胶东一带在灶奠两边贴上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之类。辞灶时把它揭下烧掉,正月初一年夜里灶王回来时再换上新的,这样一年一换,周而复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