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斯多葛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斯多葛派分类:【文化精萃】 又译“画廊派”或“斯多亚派”。约在公元前4世纪末由塞浦路斯的芝诺创立于雅典。斯多葛派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一般把它分成早、中、晚三期。斯多葛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中有些唯物主义倾向如辩证法因素:如承认个别事物的真实存在;认为认识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相信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自然现象是可以变化的等等。但他们歪曲了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思想,走向了唯心主义和宿命论。到了晚期,斯多葛派亦称“罗马斯多葛派”或“新斯多葛派”,则完全蜕化为宣扬宿命论的宗教唯心主义学派。 斯多葛派是一个存在时间很长的学派,一般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斯多葛派创始人是塞浦路斯岛的芝诺。芝诺(Zenon 公元前336―前264)大约从公元前294年起,在雅典建立学校,讲授哲学。由于学校建在有壁画的长廊里,而被称为斯多葛派,即画廊学派(希腊人称画廊为“斯多亚”) 早期(公元前4―前2世纪)斯多葛派把哲学分为自然哲学、逻辑学和伦理学。自然哲学考察宇宙同它所包含的东西;伦理学考虑人的生活;逻辑学也叫辩证法考虑理性。他们把整个哲学比作一个动物,逻辑学比作骨骼与腱,自然哲学比做肉,伦理学比作灵魂。研究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论证伦理学。 早期斯多葛派哲学是唯心主义的,但有唯物主义因素。他们认为,一切都由火产生,世界是变化发展的。但他们把火说成是“神圣的”,是具有理性的世界灵魂,是一切生命和运动的源泉,即神。它与物质的关系就象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一样。世界是神安排好的,世界的和谐而有规律的运动是“天道”和“命运”。 在认识论上,早期斯多葛派主张人的灵魂是一张白纸,外界事物作用于它产生感觉;从获得的感觉便可形成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论,达到真理。这些看法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他们又认为,人的理性是神的理性的一点火花,理性思维的对象是“神”的理性;人心中有先于一切经验的一般概念;真理的标准是概念的自明性。这就陷入唯心主义。 早期斯多葛派的伦理学直接与伊壁鸠鲁相对立,主张宿命论和禁欲主义。他们认为,个人应该服从命运,遵从“自然”即“天道”。“幸福”就是有道德,达到清心寡欲的“不动心”状态,不需要物质,因此人应该禁止一切追求享乐的欲望。这是没落贵族奴隶主自我安慰和麻痹人民的一种手段。 斯多葛派传到罗马,是这个学派的中期(公元前2―1世纪)。它以巴内修为代表,企图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斯多葛学派调和起来。晚期(公元1―2世纪)出现的新斯多葛派抛弃早期斯多葛派的唯物主义因素,变成单纯的宗教伦理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有塞涅卡(Seneca 公元2―65)、爱比克泰德(Epictetus 约50―138)以及罗马皇帝可马?奥勒留?安东宁(Marcus Aurelius Antloninus 120―180)他们宣扬宿命论,禁欲主义,但自身却是一些贪得无厌、巧取豪夺的富豪。因此,新斯多葛派主义只是麻痹人民的一种虚伪的说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