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训纂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训纂篇分类:【传统文化】 简称“训纂”。字书,《三苍》之一。西汉扬雄撰。始载于《汉书?扬雄传》,《汉书?艺文志》并有正式著录。是西汉较为重要的字书之一。扬雄认为,文字书中最有意义的是《苍颉篇》(指西汉合编本)。而西汉《苍颉篇》后的诸种续作大概没有使他满意者,于是在“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汉书》本传)的思想支配下,自撰续作。西汉元始五年(5),哀帝征召天下精通“小学”者100余人来到京城长安,在未央宫中述解文字。扬雄趁此机会,得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结合他平日所收,写成了本书。据《汉书?艺文志》下叙录所述,本书系选辑与西汉《苍颉篇》没有重复的字编成的,共34章(“汉志”所称“凡八十九章”者,是与《苍颉篇》的合计数),2040字。书体为隶书。因在宋代已佚,详情已无从得知。大概也是韵句形式、没有解释的文字汇编,供人们识字学习者。《训纂篇》所收文字因与其前最为流行的字书西汉《苍颉篇》文字没有重复,又总结了《凡将篇》等字书,故成书之后,不久就开始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一定价值。它不仅由此成了后世人们识字学习的较好补充教本,还由于是西汉最后一部字书,对东汉字书的编撰和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推动作用。正因为这样,晋张轨才把它编入《三苍》。它的地位并未随着亡佚而消失。清人孙星衍、马国翰等都有辑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