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训诂术语。原义为“训故言也”(《说文?言部》)。作为训诂本语,最早用于《尔雅?释诂篇》。其义有三:①指古代词语。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尔雅》‘释诂’者,释古言也。”所以《尔雅?释诂篇》中凡被解释的词,都是“诂”,即古言。如“亏、坏、圮、?,毁也”古代词语也包括古代的方言词语。西汉扬雄《方言》中被解释的词语,都是古代方言词语。如其卷一:“娥、,好也。秦曰娥,宋卫之间谓之。 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自关而东河济之间谓之?,或谓之姣。赵魏燕代之间曰姝,或曰?。自关而西秦晋之故都曰妍。好,其通语也。”②指用某时通用或通俗的话语解释古代的词语(也包括古代的方言)。唐孔颖达《毛诗故训传疏》:“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尔雅?释诂篇》中对“古言”的解释、《方言》中对古代方言的解释、两汉及后代古书的注解以至字典词典中对古代词语、字词古义的训释,都是这种情况。如《尔雅?释诂篇》:“林、?、天、帝、王、后、辟、公、侯,君也。”《方言》卷十:“?、

也。东齐周晋之鄙曰?。 ?,亦通语也。 南楚曰

,或谓之支

,或谓之

,转语也。?,扬州、会稽之语也。或谓之惹,或谓之。”《诗经?月出》:“劳心悄兮。”毛传:“悄,忧也。”正因为这样,现在有人说“诂”是推求词的本义的。这种说法虽不无道理,但不甚准确。在这里,“诂”只是对“古言”的解释而已,解释的也不一定是本义,更不是对本义的有意探求。③指古今的方言。三国魏张辑《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尔雅音义?释诂》引)如《方言》卷四:“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晋郭璞注:‘楚辞曰:遗余?兮’),关之东西谓之禅衣。有?者,赵魏之间谓之?衣,无?者谓之裎衣,古谓之深衣(郭注:制见《礼记》)。”④又作“故”。古书注解的类型之一。详“诂”②。此外,“诂”在古代还常与别的表训释的词合在一起用作书名。用作书名时,意义范围有所扩大,但仍偏指对古书中古词古义的解释,亦可视为古书注解的一种类型。如东汉郑兴、郑众、贾逵等人都有《周官解诂》,张衡有《周官训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