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诸病源候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诸病源候论分类:【文化精萃】 探讨病因病机的一部专著。隋巢元方等撰。成书于隋大业六年(610)。全书五十卷,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20条,分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的病因、病理和症状等。提出“七伤”病因,即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虑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悲惧不节伤志。在流行病病因方面,该书突破六淫(风、寒、暑、湿、燥、火)致病说,认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此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还认为疥疮是由“难见”之疥虫引起。在细菌发现之前提出这些独到见解,尤为难能可贵。书中对寄生虫病、妇科、儿科病症、外科手术等,均有不少精辟论述,其中关于麻风病、脚气病等论述,为世界最早之记载。该书为历代医学家所注重,对后世医学发展影响较大。唐朝《外台秘要》、宋代《太平圣惠方》等医著中有关病因、病理的分析,大多依据此书。宋代太医局曾规定此书为学医者必读之本。解放后该书有影印本。 中医病因病理症候学专著。全书50卷,隋?巢元方著。巢氏具体生卒年代不详,曾在隋大业(公元605~618年)年间任太医博士,学识渊博,医术高明。此书是他在610年所著,全书共分67门,共列证候1700多条,所述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症候、病证。对每一种病症或症候,都详述其病因、致病原理、所见症状或体征,十分详尽,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病因病理症候学的专著。本书基本上不涉及治疗方法,尤其是没有治病的方剂,但也提到某些病的治疗,如补养宣导的方法,即按摩导引气功一类,也有少数治疗技术。 本书的主要贡献是逐病逐候论述其病因、表现症状、发病原理等,主要病类包括中风、虚劳、伤寒、天花、霍乱、疟疾、痢疾、水肿、黄疸、消渴、脚气、痔瘘、痈疽等症。如书中提到脚气病的不同症状、寸白虫病是由于吃生牛肉所致等,以及过敏性疾病如漆疮等症,在医学史上都是比较突出的。值得提出的是书中提到用手术做肠吻合术,十分科学;还有对诸如乌头、钩吻等中毒症状的描述,也都十分详细而准确。本书是古代经典著作中的一种,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尤其是唐代重要的几部大型的医学著作,也都以本书的论述为依据,宋以后之方书,凡引经据典者,更无不以引用本书为主要依据,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