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帝王侍从官通称。战国时始置,秦、汉沿置。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除议郎外,主要职责是护卫陪从,随时准备差遣及担任顾问,隶于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汉武帝时更名光禄勋)。议郎为文官,不带武装。汉代二千石以上官吏,任职满3年者,可保举子弟1人为郎;亦可因文学、文艺或财产在一定数额以上等途径取得郎资格。东汉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其中曹治事者为尚书郎,职责异于前代郎官。魏、晋时除尚书郎外,秘书监有秘书郎、著作郎等,黄门有黄门侍郎等。隋代始于六部各置侍郎1人,为尚书之副。唐代于各部诸司皆置郎中为长官,以员外郎为副。历代因之。又文散官亦称郎,如朝议郎、通直郎等,位于大夫之下。

古代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郎”即古“廊”字,指宫廷之廊。战国时始置,秦、汉相沿,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名,皆无定额,多至万人,均隶属于郎中令,后改属光禄勋。出身或由任子、资选,或由文学、技艺。西汉时,地主、官僚子弟初入仕,大都先任为郎,然后再选派其他官职。郎官的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至东汉时,以尚书台为政务中枢,分曹任事者通称为尚书郎,作为正式朝官,职责范围与过去的郎官不同,且以文士为之,职任渐重。魏晋以后,郎成为中央重要机构的正式官职,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又,文散官六至九品皆称郎,如朝议郎、通直郎、承议郎等,位列大夫之上。另外,宋代医官阶和宋徽宗时修改的武官阶,亦以郎为较低的阶官称号。

后汉《易》学传述人。字雅光,北海安丘(今安丘县)人。郎宗之子。宗习《京氏易》,善风角、星算,少传父业,兼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常数百人。昼研精义,夜占象度,勤心锐思,朝夕无倦,其学以天象、地符,皆应人事,曾就时之灾异,条陈七事,复陈四事。拜郎中,不就。后以怨为同县孙礼所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