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郡国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郡国学

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学堂。汉代官办的地方学校。西汉景帝(前156―前141)时蜀郡(今四川)太守文翁所首创。蜀地文化落后,文翁为淳化民风,乃选派郡县小吏至京师受业于博士,研钻儒家经典。又在成都市中,修筑学舍,设立学校,招收官吏子弟入学。数年后,赴京师的郡县小吏学成归蜀,文翁委以官职,并充任郡学师资,同时扩大学生名额,招收郡属各县子弟入学,由此引起了蜀郡官吏和百姓的倾慕,以争入郡学为荣。汉景帝褒奖文翁兴学,“令天下郡国皆立文学”,至汉武帝,又下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此以后,有些郡开始设置学官,如昭帝(前86―前74)时,有的郡设“文学校官”,宣帝(前73―前49)时,有的郡设“郡文学官”。但当时所设,主要是一郡儒生的集会场所,而学制尚未建立,亦未普及于各县邑。直到汉平帝元始三年(3),才建立了地方学校制度,并规定: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乡曰庠,聚曰序,校、学置经师一人,序、庠置孝经经师一人。郡国学教师又称文学祭酒、文学师、文学椽、文学主事椽。郡国学生则称文学弟子。所学内容为儒家五经。东汉时,地方官吏多系儒者,对于兴学修舍比较重视,因而郡国学得以普遍建立,官学和私学交织发展,形成了“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景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