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靖节祠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靖节祠

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陶公祠,在安徽东至县东流镇。因晋时此地属彭泽,陶潜任彭泽令时, 曾在此种菊、赋诗,后人慕其高风亮节,建祠纪念,故名。祠建于明弘治年间,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和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重建。正门上方镌“陶公祠”石质匾额。祠内绿树成荫,翠竹掩映,有大厅一座,内立有陶潜画像;旁为厢房,陈列有关陶潜的史料。两侧甬道旁,遍植菊花。祠前还有垂柳5株,婆娑多姿。左边的学湖,右边的七里湖,水清澄碧,波光粼粼,令人清心悦目。宋于谦有诗赞曰:“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在东至县东流镇,又称陶公祠。晋时东流一带归彭泽管辖,彭泽县令陶潜(字元亮,又字渊明,谥号靖节)曾在此种菊赋诗。后人敬慕他的高风清节,立祠祀之。祠建于明弘治年间,万历元年(1573年)和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建。掩映在翠竹绿树之中的祠堂,高墙环卫,有大厅一座,厢屋两排。院门上方镌“陶公祠”石质匾额,院内左右两则各有花台,种植菊花,中有鹅卵石甬道通向厅门。厅中立陶潜画像,厢屋陈列有关他的史料。祠前有垂柳五棵,取意于《五柳先生传》。左边是学湖,绿柳碧水,相映成趣。右有七里湖,烟波浩渺

原在九江县马回岭面阳山。1982年迁建于县城沙河镇,辟为陶渊明纪念馆。为明嘉靖年间两幢砖木古祠建筑,面积246.9平方米。祠内上堂檐首及中堂原有匾额两块,上书“羲皇上人”和“望古遥集”,大门首直书“陶靖节祠”,两耳门首匾横刻“菊圃”、“柳巷”。祠外柳树成行,风景优美。现馆藏有线装本《陶渊明集》22种以及近代陶学著述,古今名人写陶书画和其它历史文物。

位于东流镇牛头山上,又名陶公祠、菊江亭。据《东流县志》载:晋时,东流之地属彭泽。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曾在县治及东流驿馆等地种菊赋诗,后人敬其高风亮节,称县为“菊邑”,江名“菊江”,驿馆名“黄花驿”,并建祠纪念。祠始建年代无考,明代重建,后毁于战乱。清顺治二年(1645)移建今址,并筑有月台、厂亭、文昌阁、太白楼等。明兵部尚书于谦有诗:“杖履逍遥五柳旁,一辞独擅晋文章。黄花本是无情物,也供先生晚节香。”1981年重修陶公祠,占地366平方米,院门高嵌“陶公祠”石额,门内植松竹及五柳。祠一进三间,围以短垣。正厅匾额“松菊犹存”,内置陶渊明像。两侧厢房陈列有关陶的史籍、图片等。祠前临东流江,后耸秀峰塔,左右临湖,景色优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