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顾颉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顾颉刚

分类:【文化精萃】

著名历史学家。原名涌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五岁念私塾,读《四书》,八岁读《五经》,十五岁在本地新式中学堂读书,接受了一些西方科学知识,广开眼界。1913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1915年至1920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在图书馆任编目,对古代史进行深入研究,与胡适,钱玄同过从甚密。1926年被聘为厦门大学教授,翌年去广州中山大学任教。1929年回到北京,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执教。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成都齐鲁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同时主编史学刊物。曾历任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文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当选为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一生致力于古史及《尚书》的整理和研究,写成笔记数十巨册。并从事收集民间歌谣和民俗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至1923年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以《古史辨》轰动学术界。1927年创办民俗学会和《民俗周刊》,并编辑《民俗学会丛书》,以民俗资料印证古史传说。后又进而考辨历史地理。1934年创办《禹贡》半月刊,成立禹贡学会,倡导研究我国历史地理和边疆地理。1936年创立边疆研究会,同时组织通俗读物编刊社,主持编印鼓词等曲调的读物。抗日战争期间,创办《边疆周刊》,并先后主编《责善》半月刊、《文史杂志》。解放后继续从事古史研究和古籍整理工作,还担任《资治通鉴》校点工作的总校,完成了《廿四史》校点出版总其成的历史性任务。他的学术成就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普遍重视。许多著作和学术论文,自1935年至1977年先后被日本十七家出版社翻译出版,颇有影响。一生著述极宏富,主要有:《古史辨》、《尚书通检》、《大诰译证》、《中国历史地图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吴歌甲集》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