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飞英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飞英塔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浙江湖州市内。塔原在飞英寺西侧的舍利石塔院内。寺创建于唐咸通五年(864),称资圣寺,宋景德二年(1005)改今名。有内外两塔。内塔初建于唐中和四年,后毁,南宋重建,塔上刻有绍兴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的题记。八角五层,均以白石仿木构楼阁式分段雕刻叠砌而成。塔顶已毁,现高14.55米。下有基座,周刻“九山八海”图案。上置须弥座,刻仰莲、覆莲及缠枝花卉等花纹。束腰部分雕狮子,形态各异,十分生动。再上为塔身,各层有腰檐、平座,其下均施以斗拱,檐上的椽子、滴水、脊兽、角梁等均雕刻细腻。平座原设有栏杆,现仅存柱洞。各层?门、佛龛相间,转角处有瓜楞形柱,?柱上镌施主题记。?门上饰以门钉和直棂窗。外塔笼罩着内塔,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被雷击毁,端平年间(1234―1236)重建。现为八角七层,高36.34米,砖木结构楼阁式。各层均有腰檐、平座,下施斗拱承托。塔内建有扶梯,可盘旋而上,第二、三、四层建有围廊,可绕塔而行,其上三层铺设楼板。塔虽经元、明、清数次修葺,不少构件仍为宋代原物。这种塔中有塔的建筑形式在我国现存古塔中极为罕见,是研究古代建筑的珍贵实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北隅塔下街。是罕见的内外塔建筑。内塔为白石仿木结构楼阁式,分层雕凿砌筑而成,八面五层,塔顶已毁,残高14.55米,基座镌“九山八海”,须弥座雕仰覆莲、缠枝花卉,束腰刻狮子。内塔初建于唐中和四年(884),后毁,现存为南宋绍兴二十四、二十五年(1154―1155)重建。外塔是楼阁式砖木结构,八面七层,高36.34米,其内壁装有扶梯,可盘旋而上,二、三、四层设围廊,可供信徒环石塔礼拜。第五层华?上出线刻上昂,第六、七层仅为扶壁重拱。塔外每层都有檐廊,可眺望外景。外塔初建于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遭雷击被毁,端平年间(1234―1236)重建。元明清各代曾多次维修,最近一次大修为1983―1986年,外塔增高至55米,保存了宋代的木结构原件,体现了宋代建筑风格和水平。飞英塔是湖州一景,元代赵孟钤?降撬??克??骸疤蒽?鄙霞赴俪撸?┦硬憧漳癖彻?GЮ锖?角锷?唬?蚶镅袒鹣ρ舳唷!奔/p>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