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远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马远

分类:【文化精萃】

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自曾祖马贲起,世为画院待诏。他自幼悉得家传,工人物、花鸟、山水,尤长山水,能自树一帜。光、宁宗时(1190―1224)为画院待诏,约卒于理宗初年(1225)前后。其山水画取法李唐,并能自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能远近分明,有咫尺万里之势。画山石则用带水笔作大斧劈皴,方硬多梭角;树叶有夹笔,树干用焦墨,多横斜曲折之姿;楼阁大都运用界尺,而加衬染。善即小见大,所作山水多为“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表现出江天空阔之趣,人称“马一角”。亦有人认为此系南宋偏安写照。后人将他与夏?并称“马夏”,加上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踏歌图》、《华灯侍宴图》、《水图》、《寒江独钓图》等。《图绘宝鉴》等书记其事。

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居钱塘(今杭州)。曾祖贲、祖父兴祖、伯父公显、父世荣、兄逵都是两宋画院画家。马远是南宋光宗、宁宗(1190―1223)时画院待诏。擅山水,承家学并吸收了李唐的笔法。取景以偏概全,突出一角或半边景物,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使形象更加凝炼,画面更加简洁,被人称为“马一角”。作树石多用焦墨,枝叶夹笔。用带水的笔作大斧劈皴,笔法雄健,墨渖淋漓,把南宋山水画推向了新的高峰。是“南宋四家”之一。子麟,南宋宁宗时画院祗侯,画承家学。

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治今山西永济西),生于临安(今浙江杭州)。曾祖贲、祖兴祖、父世荣、伯公显,均为画院待诏,兄逵、子麟,亦皆以画名。光宗、宁宗朝,为画院待诏,约卒于理宗时,或曰年八十余。擅长画山水,承其家学,又师李唐,后有所发展创造,以雄奇简括、高古苍劲见长。多描绘江南景色,用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秀丽。画山石兼用大斧劈皴与方头尖尾的钉头鼠尾皴,远山奇峭,近石方硬;画树干用焦墨勾勒,瘦硬如屈铁;画枝叶用水墨,“披拂如柔丝”;画楼阁多用界尺,并加以衬染。一改五代北宋以来细润妍巧的画风而变为大笔粗皴、气势纵横的格调,被后人视为“水墨苍劲派”的创始者。构图上,突破传统的鸟瞰式成规,改以平视与仰视取景,远景简略清淡,近景凝重精整,空间感颇强。尤善作以小见大的“边角之景”,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画面留有较多空白,故人称“马一角”。明曹昭《格古要论》谓其“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而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这种“残山剩水”的构图法,正是南宋院体山水画的一大特点,与北宋山水画的全景式画法大异其趣。或谓此为南宋偏安一隅之写照,而饶自然则云:“人谓马远全事边角,乃见未多也。江浙间有其峭壁大障,则主山屹立,浦溆萦回,长林瀑布,互相掩映。且如远山外低平处,略见水口,苍茫外,微露塔尖,此全境也。”画水亦有特色,人称“斗水”,曾作《水图》卷,有“洞庭风细”、“秋水回波”等12段,描绘不同环境下江河湖海的形态,奇谲多姿,明李东阳见而叹曰:“马远画水,出笔墨蹊径之外,真活水也。”兼精人物、花鸟,善于将山水与人物、花鸟巧妙结合。所作人物,线条健朴灵活,不流于工巧细腻,明王世贞称其“天骨与天机并秀。”宁宗对其画艺深为赏识,每有新作,常命杨皇后(一说杨后之妹杨妹子,名娃)为之题跋。马远为南宋院体山水画代表性画家,有“种种臻妙,院人中独步”之誉,后人将其与夏圭并称“马夏”,又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在当时及后世均有极大影响。然文人画家对其颇有非议,明董其昌曾贬之为“不当学”。传世作品有《踏歌图》、《雪屐探梅图》、《梅石溪凫图》、《水图》等。参见“南宋四家”。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