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人口自然增长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人口自然增长率Renkou ziranzengzhanglu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和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它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数是指一定时间内出生人数与死亡人数之差。实际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就是一定时期的人口出生率减去同期人口死亡率。1960—1965年,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高峰19.8‰,从70年代开始下降,1987年为17‰,已低于50年代前半期的水平。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50年代开始下降,1987年为5‰。发展中国家却经过一个曲折的过程,1950—196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升至23.6‰, 1965年开始缓慢下降,1987年为21‰。1987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是非洲(29‰),最低的洲是欧洲(3‰)。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的肯尼亚(39‰),最低的国家是欧洲的德国与匈牙利均为-2‰)。

人口自然增长率

又称“人口净增率”。一国或地区(城市),年净增人数与总人口之比。通常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


或: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指一年内每千人口中增加的人数(不包括迁移增加的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说明某年人口自然增减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总数之比。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程度(或速度)。一般用千分数表示,有时也用百分数。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就是当年人口出生率减去当年的人口死亡率。如果当全年出生人数超过死亡人数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如死亡人数超过出生人数时,则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相对水平。如果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高,自然增长率就很低。当出生率降低速度慢于死亡率降低速度,则自然增长率提高。相反,当出生率降低速度超过死亡率降低速度,则自然增长率降低。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发展速度和进行人口统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其数值大小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个因素,这两个指标均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不能简单地根据自然增长率水平来衡量计划生育工作的成绩。

人口自然增长率population natural growth rate

又称人口净增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出生和死亡相抵销后的自然增长人数与同一时期平均人口数的比率。用千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

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可用人口出生率减人口死亡率计算。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renkou zirɑn zenɡchɑnɡlü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人口的特点是高出生、高死亡,自然增长相对缓慢。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减少,多以自然灾害为主因。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的大瘟疫,造成境内人民“阖门而殪”,“覆族而丧”,“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张仲景《伤寒论》),五陵邑居民“十不存一”。民国十八年(1929)开始的三年大旱,境内人民大量饿死或外逃,人口骤减。其中咸阳县由8.1万人减至4.8万人。武功县由13万人减至6万人,兴平县由17万人减至1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境内人口自然增长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1949年~1971年为自由增长时期。1956年国家号召计划生育,但人口发展仍处于自然状态,其突出特点是出生率高。出生率一般保持在30‰~60‰之间,自然增长率一般保持在22‰~27‰之间。其中,196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8.21‰,出生率高达35.84‰。据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记载,1963年境内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1‰。这一时期,境内净增人口145.93万人,比1949年增长了88.34%,平均每年增长6.6万人。1972年后为人口控制增长时期。由于认真执行国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初步控制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1971年至1990年,境内人口出生率由32.29‰降至23.48‰,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6.59‰降至14.74‰。此间,境内净增人口123.53万人,平均每年增长6.5万人。199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8.65‰。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秦都区、渭城区人口出生率在18.12‰~20.26‰之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2.92‰~15.7‰之间;兴平市及武功、三原、泾阳、乾县、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10县的人口出生率在20.37‰~29.92‰之间,大部分在2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4.1‰~23.36‰之间,大部分在18‰左右。从地理位置看,南部8县市区位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但人口出生率在18.2‰~27‰之间,大部分在22‰~23‰之间;北部5县系丘陵山区,人口稀少,但人口出生率都在20‰~29‰之间,大部分在2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左右,比南部8县市区普遍高出3个~4个千分点。据2000年11月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至2000年11月境内共增加人口61.22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32%。2000年,境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5‰。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8‰。境内人口自然增长,从地区分布来看,农村快于城市,北部5县快于南部8县市区。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死亡数量的变动称为自然变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即为人口自然增长率。1949年以后,安徽省人口发展很快,由1949年的2787万人,发展到1990年5618万人,净增2831万人,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加69.1万人,年增长速度为1.7%。随着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控制人口增长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认真贯彻,全省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

自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自然增长率从9.22‰的较低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曾达到30‰。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展开逐年下降。200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0.9‰,同最高年份30‰相比,已下降19.1个千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5个千分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

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以非洲最高,多在25‰以上,其中马里36.2‰,尼日利亚30‰;欧洲最低,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在1990~1995年都出现负值。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保持在20‰以上。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前10位省、自治区分别是:❶西藏15.8‰,
❷贵州14.24‰,
❸青海13.9‰,
❹宁夏12.32‰,
❺海南12.03‰,
❻新疆11.8‰,
❼云南11.66‰,
❽广东9.92‰,
❾山西9.86‰,
❿甘肃9.17‰。最低的是上海,为-1.1‰。1978、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2.00‰、11.87‰、14.26‰、14.39‰、10.55‰、7.58‰、6.95‰、6.45‰、6.01‰、5.87‰、5.89‰。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