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俞平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俞平伯1900—1990Yu Pingbo现代诗人、散文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原名俞铭衡,字平伯,别名古槐居士。原籍浙江德清县,生长在江苏苏州,俞家是一个书香门庭的经学世家。 俞平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学者。生于1900年。原名俞铭衡。浙江德清人。俞平伯早年曾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加入过“新潮社”、“文学研究会”等新文学团体,倡导“诗的平民化”,努力创作新诗和散文,并成为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诗人之一。1922年,俞平伯与朱自清等人一起共同创办《诗》月刊,宣传和提倡新诗创作。俞平伯在1949年以前,一直在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平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学院等大学教书。新中国成立以后,俞平伯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文联委员等职。俞平伯几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有:新诗集《冬夜》、《西还》、《忆》、《雪朝》等,旧体诗集《古槐书屋词》、《遥夜闺思引》等,散文集《剑鞘》、《燕知草》、《杂拌儿》、《杂拌儿之二》、《燕郊集》等,评论集《〈红楼梦〉辨》、《读词偶得》、《清真词释》、《读诗札记》等等。俞平伯是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他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更是脍炙人口,曾广为传诵。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俞平伯1900—现代诗人、散文家,红楼梦研究家。浙江省德清县人。原名俞铭衡。北京大学文科毕业。解放前曾在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和中国学院等校任教多年。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会会员。九三学社委员。并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中国文联委员。“五四”时期,俞平伯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努力创作新诗和散文,加入过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当时影响较大的新文学团体。他的主要作品有新诗集《冬夜》、《忆》和《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集)、旧体诗集《古槐书屋词》和《遥夜闺思引》、散文集《燕知草》、《杂伴儿》、《杂伴儿之二》、《燕郊集》。俞平伯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渴望挣脱命运的束缚,作品中凝结着对社会人生的哲理思索。后来,开始转向古典诗词小说的研究。1952年出版的文学论集《红楼梦研究》中表现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曾受到过广泛的讨论和批判。 俞平伯1900~1990现当代诗人、散文家、学者。名铭衡。原籍浙江德清。生于江苏苏州。1915年秋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五四”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为“新潮社”发起人之一,并开始新诗创作,提倡“诗歌的平民化”。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次年与朱自清等创办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新诗杂志《新诗》月刊。同年出版的新诗集《冬夜》,多借景抒情,表现“为爱而活着”的信念,色调凄清。1923年任教于上海大学。同年出版《红楼梦辨》后修改易名为《红楼梦研究》,于1952年再版。另写有《西还》和《忆》两部诗集,或表现对人生的冥想,或转向童年生活的缅怀。艺术上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形成长于描写、精于音节、喜于说理的特点和委婉缠绵的风格。1925年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时,先后出版了《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等散文集。这些散文刻意师法周作人和明人小品,缺少时代气息;文笔繁缛晦涩,思绪玄妙感伤,造成朦胧空灵的意境。另撰有《读诗札记》、《读词偶得》等专著。抗战爆发后执教于中国大学。1945年加入九三学社。出版了学术著作《清真词释》。解放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此间有《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唐宋词选释》等重要学术著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