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修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修辞修辞xiuci语言学术语。这一词语最早见于《易·文言》,其上有“修辞立其诚”的话,是“修理文教”的意思,这和今之所谓“修辞”,显然意思不同。修,《说文解字》释为:“修,饰也。”《论语·宪问》说:“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都把“修”字作“修饰”解。辞,《说文解字》释为:“辞,讼也。”《易·系辞》云:“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论语·卫灵公》说:“辞达而已矣。”指的都是言之成文的“辞”,并非语法上表示一个观念的“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曾对“修辞”一词作过论述,他认为“各人对于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又颇不一致,大体各可分为广狭两义:(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乙)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 修辞Xiuci语言学术语。最早见于《易·文言》:“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的“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与今天所说的“修辞”意义不同。作为书名,始于元王构《修辞鉴衡》,其序言说:“教为文与诗之术。”与今天的“修辞”已相去不远。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认为,人们对于“修辞”这两个单词的解说大体可分为广狭两义: (甲)狭义,以为修当作修饰解,辞当作文辞解,修辞就是修饰文辞;(2)广义,以为修当作调整或适用解,辞当作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今天人们对“修辞”一词有以下三种理解:❶指根据传情达意的需要,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修辞(1) 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以增强表达效果的 一种言语活动。“修辞” 两字连用,最早见于《易 ·乾卦·文言》: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从此,历代学者对它作了种种解说。汉代许慎 《说文解字》释 “修”:“饰也。” 又释 “辞”: “讼也。” 由 “讼辞” 引申为成文之 “辞”。古人释 “修辞” 为 “修饰言辞、文辞”。到了现代,“修辞”指的是调整、修饰语词和文辞。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说: “修当做调整或适用解,辞当做语辞解,修辞就是调整或适用语辞。”修辞活动贯穿于语言运用的全过程,只要有说写活动,就存在着修辞活动。(2)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如: “酒未沾唇,人先醉了三分。”看起来违背事理,但是表达十分生动。为了说明酒好而故意运用超前夸张的手法,这就是一种修辞方式。陈望道《修辞学发凡》说的“修辞原是达意传情的手段”,就是指这种含义。修辞涉及的范围有词语锤炼、句式选择、辞格运用、语体适应等多方面,但是不管运用哪 一方面的方法和技巧都要遵循适应题旨和情境的基本原则。(3)兼指修辞学。作为研究修辞规律的 一门科学,它不研究词汇、语音、语法或文字本身的系统和规律,而是研究怎样运用具有不同表达效果的词语、句子、声音来表达说写者的思想感情。修辞学的任务是: 观察、分析、综合各种修辞现象,找出规律,进而整理出系统来。这样,修辞学才能发挥指导人们语言实践的作用。 修辞依据写说的题旨(内容、目的)和情境(语境),选取恰切的语言形式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手段和技巧。 修辞书名。倪宝元著。1980年6月出版。分“修辞和学习修辞”、“修辞的要求”、“修辞和语音、词汇、语法”、“词语的选用”、“句式的选择”、“辞格的运用”6章。前3章以理论探讨为主,后3章从实际出发,突破以辞格为中心的框框,让选词、择句、辞格“鼎足而立”。并列出一些作家作品的原句与改句,以便于读者对照学习。对修辞教学与研究都有参考价值。 修辞恰当地运用语言材料和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在接受对象中产生最好的效果,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作用。根据目的和手段的不同,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种。消极修辞在于正确地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和规律,以达到清楚、准确地表达思想。它要求用词准确,语意明白,文理通顺,结构妥贴,繁简适当,语言平易。一般用在科学技术文章、文件、公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它的标准是明白、简炼、准确。积极修辞是在正确运用各种语言材料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语言各因素的作用,以提高表达效果。它要求语言优美、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文学作品很讲究积极修辞。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